分類 社群經營

社群熱議|科目三由來&為何爆紅的3大主因

立即分享:

連鎖火鍋店「海底撈」的員工紛紛挑戰舞蹈神曲「科目三」!這一現象不僅在內地迅速傳播,連港台分店的員工也開始參與。究竟為何?跟之前的抖音爆紅歌曲有何不同?本文分析如下:

更多相關新聞

員工被逼跳「科目三」太卑微?揭海底撈月薪數字 「火鍋業最頂」

「科目三」是什麼梗?魔性絲滑舞步抖音爆紅 國中小學生都會跳

 

科目三是什麼?科目三由來

「科目三」實際上是一首內地抖音相當紅的歌曲,全名為「廣西科目三」。它原本是指中國駕照考試中的一個科目,但後來因為一場廣西婚禮上的歌舞表演而變得非常有名。這個表演充滿歡樂,參與者快樂地跳舞,為婚禮增添了歡樂氛圍,也因此出現了「科目三」這個詞彙。 然而,「科目三」的影響並不僅僅限於婚禮場合。一位名為「神不在邯鄲」的網紅改編了這首歌,並將它的節奏和動感的舞步結合在一起,再加上了《一笑江湖》的歌曲,創造出一個極具挑戰性和娛樂性的舞蹈。這個版本的「科目三」很快就在抖音平台上爆紅,吸引了眾多網紅參與挑戰。

 

 

從中國紅到臺灣!「科目三」成最熱門短影音梗

「科目三」不只在中國爆紅,也於近期在臺灣社群蔓延,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科目三」近三個月的網路聲量為2,258筆,趨勢圖中可以明顯看出這個抖音舞曲是在10月初開始有相關的網路討論,並且在之後聲量持續上升,於11月11日到達高峰。

 

 

科目三爆紅主因1 洗腦音樂+舞蹈

抖音爆紅定律第一條一定都是簡單旋律+舞蹈

人人都能看一次就學會

也符合single & simple原則

 

科目三爆紅主因2 海底撈帶動新聞持續放送

原本只屬於有在使用抖音的族群會跟風跳

因為海底撈帶動新聞媒體報導

於是成為了一股現象級時事

 

科目三爆紅主因3 各大社群推波助瀾

一但形成風潮後,自然會有許多社群跟進

不過此波跟風目前觀察到算是偏少

畢竟抖音歌舞在主流視角還是屬於難登大雅之堂

或是嘲諷居多,品牌也不敢砸自己招牌

 

結語

現在約每週都會有一波新話題趨勢

常有很多人還沒弄清楚這是什麼就已經過了風頭熱度

眾家社群經營者若要跟風翻玩

除了內容需與自家產業接軌外

更重要的是不要為了硬蹭熱度而做

否則可能造成負面觀感

 

社群熱議|「我姓石」是什麼梗?出處與由來為何?

立即分享:

「我姓石,無論何時與你相識我都值;我姓石,紙筆寫字猶如駿馬在奔馳。」僅憑一句順口溜般的歌詞,為何能火遍全世界?本文收集並整理了相關出處與由來介紹。近段時間,無厘頭、節奏感極強的歌曲再一次風靡抖音,其中歌曲《我姓石》在全球範圍內掀起軒然大波,紅遍了兩岸與歐美青少年。該曲節奏感極強,即使聽不懂中文,只要音樂響起,很多人便能迅速跳舞。

 

 

《我姓石》的完整歌詞是:

我姓石,無論何時與你相識我都值

我姓石,紙筆寫字猶如駿馬在奔馳

我姓石,心往神馳執筆再憶落筆執

我姓石,高見遠識人如其名很務實

 

截止目前為止,這首歌曲的聽眾早已突破地域、語言、人種等限制,

不管是否姓石,也無需理解中文,這首歌曲就這麼在全球火了,

僅在抖音就創下超過五億次的播放量。

該曲在歐美世界流行後,又再次傳回中國。

 

《我姓石》的作者是抖音博主「顧夕」創造的一系列「喊麥影片」中的一支。

在這一系列中,他用中國不同的姓氏創作不同的歌曲,

每首歌曲看似毫無邏輯,但都具有極強的韻律和傳播能力。

例如,歌曲《我姓曹》中,就有這樣的歌詞

曹,揮師有百萬;曹,風雲我獨占

 

等等,從中讓人領略三國時期的曹操一代梟雄、揮軍百萬的魅力。

 

由於《我姓石》韻律極強,西方網友很快跟風創作了「左右卡點」的魔性舞蹈,火遍全網。

之後,這些舞蹈再次傳回中國,各種創意舞蹈動作層出不窮。

 

當然,也有很多網友對於《我姓石》的爆紅十分困惑,

紛紛在網上詢問原因,可以說喜歡的極為喜歡,

不喜歡的如論如何也喜歡不起來。

社群經營|增加社群自然觸及、互動與轉化的2大關鍵

立即分享:

社群經營時,如何才能增加社群自然觸及、互動與轉化?幾乎每個人都有這種經驗:滑朋友Facebook和Instagram動態時,有時會突然間決定隱藏某些人的動態。或許有些人的貼文令人感到無聊,或根本不符合我的興趣,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但這些貼文並非毫無價值,只是它們對我來說並不具吸引力。

若想在社群媒體上獲得流量關注,進而實現流量變現,必須再三確認你的貼文內容是否符合以下2點:

內容真的是粉絲想看的嗎?

有沒有辦法吸引他們留下來?

社群經營關鍵:提供價值和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社群媒體不只是為了自己,
更是互相幫忙,分享實用資訊的地方。
舉個例子大家可能會更容易了解

小美在網路平台上販賣手作甜點
起初,小美在FB和IG上瘋狂發佈有關他的手作甜點貼文,
雖然有些人按讚和留言,但銷量不如預期。
讓她開始反思她的貼文與經營策略。

她開始思考:這些貼文是否真的能給人帶來價值?
於是她決定嘗試新方法。創建有趣的短影音內容,
分享甜點製作過程和優點,以及其他甜點技巧。

這些內容開始吸引了更多的關注者,
因為這些資訊對他們來說確實很有幫助。
接著,小美在內容最後提及他的甜點品牌,並提供優惠代號給關注粉絲。

這個策略奏效了,於是銷售量開始增加,
且購買的人不再只是他的朋友和家人。
幾個月後,小美成功建立了一個人數破萬、高互動社交媒體社群,
粉絲們不僅購買產品,還分享他的內容,
幫助獲得更多客戶訂單。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
在社交媒體上,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並與觀眾建立互動是關鍵。
透過專注於幫助和吸引,你可以贏得更多的粉絲和客戶,
同時建立一個忠誠的社群媒體社群與粉絲。

這也說明了,線上營銷需要不斷調整和改進,以滿足觀眾的需求
不管你是在賣東西,還是在追求其他目標,請記住:
在社群媒體上,真正的價值是最重要的。

社群經營|面對高速變化的未來,要如何訂定年度社群主題?

立即分享:

每一次到了年底,就馬不停蹄的忙著提案,快速訂定年度計畫,已經是我們公司的家常便飯。除了最基本的品牌文化與產品特點的調查,企劃主題是每次活動檔期中最重要的包裝。

提前先訂好一年份的年度計畫,訂一個符合市場大方向的活動與主題,按照活動時間先預估可能要動用的資源,可以避免品牌企業總是為了每一次企劃主題焦頭爛額。

 

更多社群熱議

◉ 社群行銷|如何成為廣告主?FB企業管理平台設定步驟教學

◉ 社群行銷|為吃免費壽司改名鮭魚?壽司郎價值千萬的超強話題行銷

◉ 社群行銷|迷因是什麼?如何用迷因經營社群 形成強大擴散力?

◉ 網路電商只能靠削價競爭?電商人妻公布四大心法,不打價格戰也能讓消費者買單!

 社群行銷|IG限時動態如何投放廣告與行銷宣傳?

 

年度社群計畫可以先從這裡開始

決定發文頻率

先決定未來一年內,每個月最適合的發文頻率

最基本的就是

過年期間減少發文量,年底購物大季增加發文量

​可以根據投入的廣告預算、活動檔期的長度

以及投入製作單篇貼文的時間與資源

來決定一個月內要發文的數量​

 

決定貼文類型比例

貼文類型我們大致上分成四種類型​

 

一、品牌溝通

將品牌標語或最具有價值性的觀念提出

植入內容之中

要讓品牌想傳遞的價值

降低與陌生人之間的落差感

符合粉絲心中想像的品牌樣貌

 

​二、產品溝通

確立產品在市場中最有優勢的賣點

用許多「形容詞」來建構粉絲對這個賣點的想像

使用跟粉絲感受相關的形容詞

才能有效透過文字傳遞情緒

 

​三、活動優惠

如果要明確建立品牌在粉絲心目中的地位

建議活動優惠都要減少

或是包裝在有趣味的互動之中​

如果必須要做活動,就有三個要注意的事情

1. 活動內容的條件越少越好
2. 活動要求的動作越少越好
3. 廣告標題在圖片上的設計要吸睛、易讀、易懂

 

​四、互動遊戲

必須要打破單向溝通的模式

讓粉絲站上舞台

例如,UGC讓粉絲自主創作的遊戲方式

就很容易加強粉絲停留在我們品牌社群的機率

 

​文案撰寫的方式必須採取「不能句點人家」的句型

就像你跟好朋友分享有趣的話題

就要有一句讓人想繼續聽的開場

而不單只是跟別人講你想講的

 

而是要講「別人忍不住想聽」、「別人忍不住想回的

 

決定企劃主題方向

-根據外在環境變化,可以有這三種主題方向​

 

【節慶議題】

先把大節日的主題都訂出來,進一步可結合活動資訊​

【四季變化】

根據四季氣候與溫度的變化,感受粉絲面臨的體感溫度

​【趣味互動】

除了保留時事議題的結合,還可以有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做點出乎意料之外的主題

 

-根據粉絲情緒變化,還可以有這三種主題方向

 

【粉絲的內在感受】

臨摹粉絲正在面臨的情緒與感受是什麼?

​【粉絲的生活情境】

想像粉絲一天之中的生活情境,會做什麼事情?

​【粉絲的習慣與儀式感】

粉絲通常擁有的慣性動作,或是做任何事之前,會有什麼樣的儀式感?

 

​確認主打商品與活動檔期

接下來就可以確認好每個月、每一季要主打的商品

以及每一次活動檔期要舉行的時間

置入主題包裝內

 

只要主題先擬好

不管是要臨時置入商品或是活動

時事來臨時的跟風

也不容易手忙腳亂

 

 

【作者】找找羚感-紀紫羚 Abby Chi
《Uninn雲時代》負責人,《出租小編》創辦人

原文連結

 

 

社群熱議|《芭本海默》 票房突破10億美金 史無前例的迷因+電影行銷案例

立即分享:

近兩週打開社群網路,很難不被兩部電影:《Barbie芭比》和《奧本海默》聯合洗版,有別於一般電影個別宣傳,兩部電影由於劇情內容反差加上色調風格也完全不同,意外引發極大化學反應。據外媒報導,《Barbie芭比》的全球票房於週五(28日)已破6億美金(約台幣182.22億元),《奧本海默》的全球票房則已逼近4億美金(約台幣121.48億元),「芭比海默」攜手在全球已吸金近10億美金(約台幣303.7億元),相當驚人。

 

相關新聞

甚麼是 #Barbenheimer 芭本海默現象? 你有一日內一口氣觀看《Barbie》和《Oppenheimer》?前因後果為你一次過釐清電影界罕見跡象

「芭比海默」全球狂吸10億美金!票房再度創佳績

芭比、奧本海默聯手強攻 北美票房創歷史性雙贏

《奧本海默》與《芭比》締造全球票房奇蹟:為何「芭本海默」難以複製?

芭本海默是什麼?

芭本海默是於2023年興起的網路迷因,

起源於兩部截然不同風格的電影《Barbie芭比》和《奧本海默》。

這兩部電影於2023年7月21日在美國和加拿大同步上映前,

開始在網路上廣泛傳播。該詞是指這兩部電影標題的混成詞。

電影行銷該怎麼做?

一般人熟知的電影行銷預算通常分實體廣告(公車、戶外看板等)露出,

網紅、影評參加特映與首映後的心得分享;

透過社群論壇口碑引起廣大討論更是刺激消費者進電影院的一大誘因。

 

通常電影製片商都會儘量避開兩部電影大片於同一個週末上映,

否則會導致票房收入減少以及減低大片之間的競爭,

然而《Barbie 芭比》與《Oppenheimer 奧本海默》之間史詩級的對決成為罕見現象。

 

嚴格說來,電影行銷並無制式規範,

也不像一般產業有許多商業形象與包袱,

只要能執行,再天馬行空也都值得嘗試,

因此兩部大片能夠撇開競爭關係,

「強強聯手」成就此次史無前例的教科書級別行銷案例。

 

下為國外網友身穿芭比服飾與奧本海默電影海報合照

 

各種梗圖與迷因電影宣傳

網路上隨便搜都能找到許多網友自製翻玩的電影海報

這些也成了電影最大的網路宣傳助力

 

透過網友自發惡搞的梗圖

才是迷因行銷最大賣點

發行商等於零成本宣傳

 

現在Amazon也買得到相關迷因T恤

 

結語

電影行銷拼的是創意、敢玩

但要能做到雙強聯手達成雙贏

除了運氣,還是要有足夠強的化學效應才能做到

電影產業要能回到往日光景

還是要有其他吸引人進戲院的動力

 

網友用AI製作的擬真宣傳也相當精緻且吸睛

 

國外網友做了支《芭比海默》的非官方預告

 

 

 

社群行銷|Threads是什麼?關於新社群APP 你需要知道的5件事

立即分享:

 

◼︎被稱為「文字版IG」使用方式接近推特(但不可以色色)

◼︎下載後只要有IG帳號便可直接登入,基本上就是會先將你現有的IG粉直接移過去。

◼︎目前還在流量紅利階段,過往曾隱藏或封鎖的動態都會重新出現。

◼︎開啟Threads帳號後勿隨意刪除,會連同原本IG帳號一並刪除,得不償失。

◼︎小彩蛋:在IG搜尋打上Threads就會出現紅色彩票,方便直接下載APP

社群經營|3個常見廣告投放成效不佳原因 教你避免白花冤枉錢

立即分享:

常有客戶反應自己投放Google/Facebook/YouTube廣告成效不滿意、不理想。歸咎原因,其實大多差不多。本文簡易分析並找出那些常見的失敗主因如下:

 

 

更多社群熱議

◉ 社群行銷|如何成為廣告主?FB企業管理平台設定步驟教學

◉ 社群行銷|為吃免費壽司改名鮭魚?壽司郎價值千萬的超強話題行銷

◉ 社群行銷|迷因是什麼?如何用迷因經營社群 形成強大擴散力?

◉ 網路電商只能靠削價競爭?電商人妻公布四大心法,不打價格戰也能讓消費者買單!

 社群行銷|IG限時動態如何投放廣告與行銷宣傳?

 

原因1 理想很美滿 預算很骨感

單月廣告預算不到萬元,因未能有夠廣的觸及數

加上各產業設定受眾年齡、性別與興趣不同,便不容易判斷成效不佳主因

現已無流量紅利,許多品牌除了花大錢買曝光外

也開始思考其他廣告受眾設定

用精準投放策略嘗試增加轉換

 

原因2 只想要數據好看或高轉換率

當你花了廣告費,一定會希望曝光越多越好,轉單越多越爽

但現今投廣告已不再像過去簡單,有投就有成交

更多時候還要先分析有哪些同業同時間也在投廣告

或是網站整體優化等問題更能帶來轉單

投廣告已經是比較後面的工作

前面底打得好,後面才會順暢

甚至一飛沖天

 

 

原因3 做不出好的投放素材

投廣告好壞最直接原因,就是素材不理想

何謂素材不理想?簡單說就是無趣、直白的內容

在街頭看到一則說自己產品多好的廣告

vs 生動有趣的情境、內容包裝過的產品

用膝蓋想也知是後者贏

 

而很多人因為沒想法、不想花錢製作素材

因此廣告成效也不好,結果卻將原因怪罪於投放廣告的人

這樣其實很不公平

大多投放廣告的公司在投放前都會給予素材上的建議

或是有些會另包製作素材價格

 

結語

廣告投放在網路上有非常多人開課教學

但投放好壞因素太多,要概括原因,或是看誰投得好就找他投其實也說不準

最好的方法還是自己先實際投一次

自己心裡有個底,投多少、如何投等

可避免被話術與唬弄

 

自己下過廣告也能更加掌握學習自家產品特色與優勢

先從小金額開始投放,有一定基礎後再加大金額投放

邊投放邊修正內容、投放時間、金額、設定族群等

才能真正掌握到廣告投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