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內容行銷

原來 FB 動態牆不是朋友同溫層?官方解釋 4 項常見問題

20190531144748 8
立即分享:

Facebook 稍早舉辦動態消息(News Feed)說明會,並解釋了相關的演算法排序,以及新推出的「為什麼我會看到這則貼文」功能。FB 隨後也針對幾項常見迷思,回應用戶或內容創作者在使用動態消息時的一些問題:


一、新的動態時報是否會更著重朋友或社團消息,而不是粉絲專頁或新聞內容?

Facebook 指出,動態消息的內容將因人而異,同時會致力於打造個人化的動態消息牆,因此不論來到 Facebook 的原因是想看看朋友或家人消息,或是追蹤粉絲專頁,Facebook 都會確保用戶與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連結。

不過,FB 也確認,如果有來自朋友及家人的貼文,將會被優先推送。


二、Facebook 希望動態時報為用戶帶來哪些體驗?

Facebook 指出,在 2018 年的更新以後,FB 將優先處理「能在人與人之間激發對話及有意義連結」的貼文,因此,能讓朋友間產生互動(按讚、留言討論等)的貼文,就會被優先釋出。

目前,這些貼文可能包括:向朋友們尋求意見(詢問臉書大神),或是有大量討論的新聞和影片。

此外,來自朋友及家人的貼文也會優先處理,而非來自公眾的貼文。


三、Facebook 動態消息是否會強化「同溫層」?

與一般印象不同的是,Facebook 對此則予與否認,同時引述研究,指出社群媒體反而能比傳媒媒體,帶來更多樣的觀點。

如 2017 年路透研究社便稱,44% 的美國社群媒體用戶看到的來自左派與右派的內容來源,比非社群媒體用戶增加了一倍。

這可能與許多同溫層在討論時,會援引不同立場的說法再批判有關。換言之,同溫層之間可能僅是意見或立場趨於一致,但不代表不會看到不同觀點的消息。


四、粉專的內容創作者,應該有哪些調整來挽回正不斷下滑的觸及率?

Facebook 指出,不論是出版方、創作者或公眾人物,其經營夥伴應專注於「創造能幫助用戶參與和主題相關的有意義的對話及互動」。

FB 也舉例,如果用戶主動尋找同一位發佈者的影片,或是這則影片被某「活躍社群」建立、分享等,也會被 Facebook 在動態消息中優先處理。

FB 並暗示,社團因能在用戶間開啟他們覺得的重要主題的談話,將是建立社群的好方法。

 

圖文轉載:自由時報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長輩盤據臉書、PTT,年輕人奔向低卡(風傳媒)

20190415111027 97
立即分享:

選舉季節又快到來,政治人物如何善用社群平台爭取選民已成顯學,但近年社群平台推陳出新,不同平台使用者年齡及族群已有顯著轉變。

有人形容,如果社群平台是一個人,電子布告欄(BBS)形式的批踢踢實業坊(PTT)大概是見證大風大浪的「老年人」。他曾搭著浪潮而起,中途迎來當年的「小伙子」臉書(Facebook)加入競爭行列。

如今,PTT不被年輕世代喜愛;十幾歲的臉書使用者年齡漸高,已步入「中年」;取而代之的是「青少年」──圖像化的IG(Instagram)、近幾年愈來愈多年輕YouTuber(YouTube影片創作者)投入的YouTube,以及主攻文字、從大學中長出的Dcard(低卡),黏著一批更年輕的使用者。

你適合哪個社群平台?
你適合哪個社群平台?

 

辦臉書帳號只為應付長輩

為何年輕的一輩會離PTT及臉書遠去?詢問年輕使用者得到的回答可歸納出以下幾類:「介面複雜不友善」、「無用的資訊量太多」、「缺乏個人隱私」,還有幾乎所有人都深有同感的「家人、長輩干擾」。

臉書就像菜市場,每個人都能進來、什麼都能兜售,缺乏有效而明確的把關機制,成為人多嘴雜的吵鬧環境。正因極低的門檻,較晚接觸智慧型手機及網路的使用者,自然而然融入臉書的環境之中,但同時也把線下各種習慣帶入臉書社群。對年輕使用者而言,網路社群應該是有別於線下世界的存在,但長輩卻試圖讓兩者同質性愈來愈高。

「我才不希望我發的文章或照片被家裡的長輩品頭論足。」Yuki(化名)是大一新生,雖然她幾乎不使用臉書,但仍有一個帳號用來應付家中長輩,包括接收遊戲邀請、家族聚會拍照打卡,還有接受轉貼的長輩圖。Yuki的生活紀錄與社交活動更多放在IG上,對她而言那是不會被干擾的樂土,「因為長輩不太會用IG。」Yuki直言很多朋友跟她的想法差不多。

除了從使用環境區別各種社群媒體的使用者,也可從功能性分析──年輕使用者離開臉書、PTT,意味有更符需求的選擇。

社群平台做為自我展示的管道,過去在PTT、網誌(Blog)上,除非透過極具專業知識的文章內容建立品牌形象,否則就是各種驚人之舉或言論,讓大家對使用者帳號(ID)留下深刻印象。但在更加速食化的社群時代,短時間內決勝負才是硬道理,比起冗長的文字,靠著圖像化、拍攝影片,搭配簡短文字,更能牢牢地抓住使用者。

因此,在百花齊放卻生命周期縮短的速食時代,必須建立更加分眾化的市場區隔。換句話說,社群平台彼此間的競爭色彩逐漸轉淡,找出明確的目標受眾,恐怕才是活路。

社群平台得找出明確目標受眾

比如臉書「爆料公社」等「爆系列」及「靈異公社」等社團,經營方式也走向精準聚焦──這些社團設定不同主題,鼓勵網友投稿各種親身經歷的社會事件、感情衝突、感人故事及靈異奇談等,其中足夠精彩者經社團網友推波助瀾,又吸引日益興盛的網路媒體當做題材報導,進一步拉抬加入社團的帳號數。如此循環之下,讓社團經營者收獲廣告利潤,穩定的經營模式甚至讓「爆料公社」經營者成立了公司。

PTT方面即使流失年輕使用者,但「八卦板」、「政黑板」不減經典地位,至今仍高手雲集,不時有許多針對時事政治的精闢分析,如去年九合一選舉前,網路意見領袖翟本喬就在PTT發布剖析韓國瑜熱的文章。同樣的情形也體現在臉書,仍有很多意見領袖及粉絲專頁專注經營較有深度、論點獨到的寫作,也證明長文還是有人看。

各大文字類社群平台
各大文字類社群平台

Dcard則在議題上與PTT明顯區隔,除了回歸校園,更多聚焦在學生事務, 不用太多大道理,就算只討論追劇娛樂、生活瑣事、小情小愛都沒有關係,特別有關「性」的討論更不輸PTT。

通訊軟體LINE因通訊需求不分年齡,較無分眾傾向,但LINE@帳號去年提供政治人物帳號認證,LINE Today功能也愈見豐富,可見也努力經營各種族群,增加使用者黏著度。

瞭解世代差異才能找到歸屬

一代一代年齡相對大的使用者,抱怨IG像粉色泡泡圍起的世界,只有網美,讓書寫能力退化;YouTube「中二」影片較多,只會讓年輕人想當YouTuber;Dcard是「低能卡」文創基地……。

但不妨思考社群平台已邁入分眾化時代,也凸顯世代隔閡隨著資訊的爆炸發展,從過去一、二十年縮短到如今三、五年就形成一個級距。試著瞭解才能找到歸屬,或客製化傳播內容。

 

圖文轉載:風傳媒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社群成員互動冷?貼文觸及率低?讓你利用小型社群獲得海量用戶,不怕社群演算法的改變

20190304102901 14
立即分享:
PureSolution via Shutterstock
短短10幾人的小型社群,就能成就獨角獸!當所有社群平台,都出現「大群鬆散沉默,小群緊密活絡」的特徵時,與其在大群中盲目亂竄,不如學會找出「能病毒擴散、可變現」的關鍵小群!
本文摘自《小群效應:席捲海量用戶的隱形力量》,野人出版

利用4步驟,找到最關鍵的「連結者」

我們可以藉由哪些方式發現和清楚辨認出最關鍵的「連結者」呢?比如,有時我會向一些合作夥伴分享自己常用的發現「連結者」的方法。

第一步,建立一個員工小組(市場部門和商務部門經常扮演這個角色),在微信和微博上找到真實用戶(或目標用戶),這個數量通常在500~5,000,將他們一一添加為好友。

第二步,閱讀目標用戶近半年以來的朋友圈或微博貼文,將細節記錄到一張工作表格中,需要留意的細節包括:
(1)他/她關注了哪些帳號和KOL,又被哪些人所關注?在朋友圈和微博中經常討論什麼話題?曾經分享了什麼連結網址?這些連結網址來自哪些內容帳號或APP、企業?這些連結網址和其他發文所顯示出的語言風格是什麼樣的?貼文屬什麼類型?標題是什麼?經常在什麼時間段發文?

(2)他/她還參與過什麼線上或線下活動?活動是由哪家企業舉辦的?通常一些成功的活動結束後,企業都會發布新聞稿宣傳這次活動。搜尋這家企業發布的新聞稿,看看這家企業出於什麼原因舉辦這次活動,是如何策畫和思考的,以及效果如何。了解這家企業處在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前後是否還舉辦過其他活動等。

更多問題還能不斷窮舉出來,需以經營團隊當下關注的重點和需求為準。

第三步,這些訊息會告訴我們當下目標用戶期待什麼類型和主題的活動,他們又聚集在哪些帳號或APP周圍,以及採用什麼樣的風格表達自己的訴求等。利用這些訊息可以製作成一張工作表格,包括連結者們、KOL、目標合作APP或企業、用戶活躍時段、興趣喜好、語言風格、閱讀習慣,及不同行業的活動/傳播資料庫等。

順便提一句,稍後第6章會重點分析「互惠接口」,企業設置「互惠接口」最簡單也最實用的方式,恰恰是觀察粉絲討論文。

第四步,人工分析會強化團隊對這些關鍵訊息的掌握,形成不一樣的理解深度。這項工作十分瑣碎,如果輔助使用大數據,能幫助企業更加了解目標用戶群。

有時候你認為的忠實用戶,不是你所想的那個族群

當這些結論被搜集整理在多張工作表格中,並不斷被更新、完善時,非常適合協助團隊理解目標用戶,也幫助團隊率先找到一些可以扮演「連結者」角色的用戶。這和做用戶訪談、用戶田調的本質類似,只是由「聽」用戶說變成了「看」用戶說。

經由這個策略,企業首先能知道哪些名人、明星是影響用戶的KOL,但更重要的是,發現真正能影響他們的「連結者」和「局部意見領袖」,可能就是他們身邊的朋友。

整合上述方法論會得到許多意外的結論。例如,此前我曾和珠寶從業者探討這個話題,過去大家總習慣性地認為,珠寶行業的「連結者」是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運用上述方法針對用戶進行觀察分析後發現,原來扮演關鍵連結者角色的是那些喜歡茶藝的人。喝茶時手腕和頸部佩戴的珠寶首飾,是這個群組經常交流的話題之一,他們將訊息引入了一個個談話時的小圈子。當結論揭曉時,真是讓人意外不已。

小群效應:席捲海量用戶的隱形力量
出版日期:2018-12-05
「小群效應」新思維.正式來臨 人人都想進大群,人人活躍在小群!
買書去

 

圖文轉載:數位時代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令人討厭的社群PO文

20190212163058 51
立即分享:

大多數人會透過社群媒體分享生活,除了為自己留下紀念,在在也宣示自我,有許多人也利用這樣的管道經營自己,所以我們每天都眼花撩亂。但你知道有些發文,會讓人覺得厭煩嗎?這些大家私底下的抱怨,有些也讓編輯中標。豬年的開始,檢視一下自己有沒有以下的使用習慣。

 

自拍大魔王

第一種是「大量」自拍,而且角度、表情、姿勢都差不多,不注意還不知道你發了新照片(因為都長一樣)。第二種,自拍照+流水帳,例如「早/午/晚安,今天過了緊湊的一天。」「天氣不好。」「今天被老闆念了。」第三種,與本人差十萬八千里,瘋狂美肌,加大眼睛。難道你的follower都不認識你嗎?(不要跟本人差太多好嗎……)

2019020284324929
2019020284325385

健身肌肉照

狂PO健身房照、肌肉照,這也是調查中大家很容易翻白眼的類型。偶爾一兩張可以,但是連發就真的……

2019020284325337

自以為很紅

PO文時總會說「╳天沒發文了」。(真的有人在乎嗎?)

 

在台灣硬要裝ABC

明明是台灣人,但發文每一句都要加上英文。
「今天rainny day,讓我心情也有些blue,希望一整天都會很lucky。」

 

晒書、晒錶、晒鞋、晒醫院手環

前三者代表品味喜好,但過多會讓人無感,最後一種是……

2019020285797401

 

假謙虛真炫耀

照片就是會不小心帶入名牌的一角……

 

過度晒恩愛

晒恩愛沒關係,但不要太刻意。

2019020286021833

2019020286044841

 

負能量、正能量滿載

這兩種真的分不出來哪種比較可怕……你選哪一種?

 

全部偏激政治文

每一篇都是,人生只有政治嗎……

 

回答廢問題

開直播或拍照,開放問問題。(什麼問題都可以問,大家要不要聚焦一點。)

 

細節王

鉅細靡遺寫自己的事,但大部分人都不會認真看。

 

以上,你中了幾點?(嗚嗚,編輯中很多)這都是私底下聽朋友抱怨過的。但其實如果你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自在就好,因為這是你的臉書你的IG呀!

圖文轉載:GQ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社群媒體的破洞 該如何修補?

20181029101736 50
立即分享:
天下雜誌659期

環顧數位世界,社群媒體宛如臭氧層破洞,巨大、有害、難以修補。但我們不必那麼悲觀,只要有勇敢起義的網路反叛軍,就有一線曙光。

 

 

社群媒體是必要的,網路社交是必要的。

英國《衛報》特約記者比斯特(Erica Buist)曾報導幾個案例:一名從小飽受霸凌的自閉症患者,在臉書及Instagram上述說自己的故事,因而結識無數朋友,並開啟網路事業;一名腳趾形狀怪異的女生,因心理自卑,穿上襪子才上床睡覺,直到她搜尋到一個臉書社團,找到相同特徵的群體,得到接納認同,並從中交流經驗、獲取建議,最後決定手術矯治,就此改變生活。

沒有網路之前,這些溫暖故事幾乎不可能發生;社群網站的崛起,讓人際連結交流的門檻更低、黏性更高,形成自發自主的線上支持團體,凸顯人類善良、無私、積極奉獻的一面。

同時,社群網站也展現陰暗面,套用老掉牙的譬喻:「黑暗原力總是與絕地武士同在。」最近一期《外交政策》雜誌直指,「按讚行為」將是一種未來戰爭型態,誰能控制網路民意,就可能贏得這場無聲戰爭。(延伸閱讀:後悔做出臉書 前高層:社群媒體正在撕裂社會

然而,網路世界永遠不乏反叛軍,我們仍能看到曙光。

讓社群更「收斂」?

「This.」是《大西洋雜誌》的社群媒體實驗,用戶每天只能發一篇貼文,因為當社群媒體訊息無限制擴張,等於形成「網路注意力的軍武競賽」,貼文轟炸、標題誇大煽動、圖文聳動捏造,造就了資訊劣化及假資訊。

「Path」則由臉書前產品經理莫林(Dave Morin)成立,設定每名用戶的好友上限150人,藉此創造更真誠、更緊密的人際互動,一度吸引超過千萬名用戶。

Path或This.都回應社群網路的科技濫用,試圖打造一個「收斂型」社群媒體,減少網路垃圾、抑制資訊通膨,解決「盛宴變剩菜」的傳播現象。然而,Path與This.都壯志未酬,先後宣布關站。

另一家社群網站「Nextdoor」,嚴格要求用戶提供可信的文件影本,證明自己的確切地址,才能加入住處社區的網路社群。目前,網站已有17.5萬個社區加入,在全美約有85%的覆蓋率。

一方面,Nextdoor嘗試成為地方選舉的政策資訊站及溝通平台;另方面,即使已是嚴格的實名制網站,它仍不斷自我演化,對抗網路小白、種族歧視與造假資訊。

(延伸閱讀:做出臉書不敢做的事,WhatsApp為何把社群分享這件事變難了?

除了這些「少就是多」的社群媒體,數位叛軍另一條取徑是「化整為零」,其中,「Mastodon」(萬象)與「Openbook」可為代表。

去中心化經營?

萬象是開源碼社群網絡,介面接近推特,用戶可發送每篇上限500字的「嘟文」;所有文章、用戶資料並非像推特一樣集中管理,而是提供一套簡便機制,每個人都能在伺服器上開闢站台,經營社群。

每個站台都像一個城邦,台長可以自訂主題、板規、接受網友加入,不同站台用戶也可以互相訂閱、交流,形成一個既獨立又連結的星空聯邦,避免集權式社群媒體的資料收割,也不必擔心個資被窺視追蹤。

臉書近年也不乏挑戰者,例如2010年,由一群紐約大學學生創設的「離散者計劃」(Diaspora),目前類似萬象,透過分散式站點提供社群連結。

Openbook則是最新叫陣者,創辦人是22歲學生,藉由網路募資,希望經營一個沒有廣告、不追蹤用戶、隱私與資安第一的社群網站,而且,網站全由開放原始碼構成,介面友善、頁面個人化。未來也不打算放置廣告,而是靠著電子市集功能維持營運。

或乾脆砍掉重練?

如果這些「少就是多」與「化整為零」的策略,都無法扭轉現有社群生態體系的危機,30年前制定全球資訊網(WWW)的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甚至打算「砍掉重練」,他最近發起一項「Inrupt」計劃,一款結合聊天、行事曆、圖像、音樂、線上協作等功能的app,涵蓋常用社交、休閒與工作需求。

這款app植基於開源平台架構,讓網路用戶將所有文字、圖像、影音檔案,放在個人數據資料庫裡,而非上傳到臉書、Instagram或YouTube網站伺服器。只要這些商業科技平台修改規則,就容許它們在用戶授權下,進入個人資料庫連結影音文字。

換言之,它讓社群媒體「使用」資料,但不「擁有」資料,避免用戶個資遭竊取、濫用、跨平台追蹤監控等威脅。

伯納斯李的「二次創業」能成功嗎?或許無法過度樂觀,但很難否認,社群媒體已淪為當前網路世界的臭氧層破洞,巨大、有害、難以修補。上述網路叛軍的努力,或許會激起熱情火花,或許只是網路節點的一聲嘆息,或許,它們正為下一場數位革命做準備。

十月初,麻省理工學院「公民媒體中心」主任祖克曼(Ethan Zuckerman)來台參加g0v年會,他認為民主社會需要三種公民:「體制派」、「起義派」、「激進的體制派」,不同意志與行動相互激盪,才能打造更好的公共生活。

當前,臉書、推特等社群媒體看似堅不可摧,然而,世界不可能自動變好,現有社群巨人也不可能自動倒下,唯有各路叛軍持續嘗試、熱烈爭辯、勇敢死去、捲土重來,或許,我們能共同創造一個更無私的社群平台。(責任編輯:黃韵庭)

 

圖文轉載:天下雜誌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林克威專欄】粉絲團經營0到100 最快擁有粉絲的方式

20181009105606 31
立即分享:

林克威 / 數位資產買賣專家

在台灣,臉書粉絲團無庸置疑是多數品牌必經營的社群工具。早在2013年第四季,臉書公布台灣每月活躍用戶數高達1,500萬,滲透率達65%,高居全球之冠;時至2018年的今日,台灣臉書的活躍人口達到1,900萬人,臉書在台灣的普及狀況,使得幾乎所有品牌都擁有自己的粉專,然而,近年來演算法的調整,卻使得新品牌在臉書經營越趨困難,但與此同時,也創造了粉絲團經營0到100的可能性。

臉書粉絲團經營困境,後進者如何突圍?

打開臉書,在塗鴉牆上看到標有「Sponsored」的廣告已不稀奇,臉書在台灣普及率高,線上線下與「臉書廣告」相關的課程也層出不窮,如此現象,不僅說明臉書平台操作在台灣的重要性,也顯示出臉書經營,不再只是純粹經營內容和粉絲,而也需要有技巧地操作與廣告投放,才能在茫茫資訊海中,讓自家品牌嶄露頭角。

除觸及率下降、買粉絲貴之外,另一個後進者遇到的困境,也包含要與既有成功者競爭,社群新手難以衝破紅海生存。根據社群評比網站Socialbakers的統計,2018年以來,台灣前幾大粉絲團的排名幾乎沒有變動。大者恆大的市場,後進者該如何突圍?品牌已經不能只努力從0到1,而是開始朝向1到100、0到100的競爭。

 

臉書粉絲團經營的變形:粉絲數成為顧客評比指標之一

當越來越多品牌動輒擁有數萬粉絲,用戶在接觸到新品牌之際,粉絲數、互動率等因素都可能影響顧客購買決策。根據商業周刊與易普索進行的「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千禧世代中有60%從社群平台開始認識品牌。當用戶對品牌的認識從線上開始,粉絲團經營成為口碑行銷的重要管道,粉絲數則成為另一種品牌聲量的展現方式。

在各種變因下,臉書粉絲團經營難度升高,不停變動的演算法讓A/B Test成為社群操作的重要環節,當品牌需要有更大的母體群來測試市場反應,擁有一定的粉絲數,是避免投入大量廣告費測試成效的另一解方,因此,不少人開始思考粉絲數經營的重要性,臉書粉絲團交易需求因應而生。

 

突圍紅海,臉書粉絲團交易成新解方

紅海市場,是危機也是轉機。正因為有眾多品牌已經著手經營粉絲團,臉書粉絲團的經營不只是要從頭做起,而可以從經營者手上進行購買、合併,讓新手品牌得以快速擴增自己的粉絲數。FlipWeb執行長林克威指出,以現今市場來看,粉絲數在10萬人上下的粉絲團是成交數最多的,而在粉絲的課程上,含金量高的粉絲客群,分別在45歲以上男性與35歲以上的OL女性,而目前市場上的粉絲價格,約落在1-5元。

藉由購買、合併,新品牌要讓粉絲團快速壯大,不再只能慢慢靠內容經營,粉絲團在台灣的成熟,相對提供了後進者優渥的資源,讓粉絲團經營從0到100,變得比以往更容易做到。

 

圖文轉載:匯流新聞網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內容行銷|2018成功吸睛的內容經營3大重點

20171229171734 58
立即分享:

回顧2017年,內容經營重點毫無疑問再度由影音內容奪冠,從YouTuber如日中天的聲勢、各大媒體布局影音內容獲得優異成績,已連續3年成為常勝軍。而除了影音之外,有哪些明年度值得關注的趨勢?請看以下的分析說明:

 

1.用影音創造更多聲量

影音獲得的點閱率與吸睛度有目共睹,只要有話題性就能吸睛,但要如何透過影音內容能讓品牌聲量或業績銷量獲得成長是一大難題。嘩眾取寵不難,難在製造對的議題吸引正確受眾。

 

雖然從2014年Facebook推出影音功能,並提高影音貼文的演算法權重後,許多媒體開始著重產製影音內容,然而影音產製的成本遠高過圖片與文字,短期內難以轉換成營收,成本考量是影音難以取代圖文與文字的最大主因。

 

網紅行銷|這群人合作價碼130萬很貴?先搞懂「價格」與「價值」的差異

網紅行銷|網紅與部落客未來發展趨勢?知名Youtuber與部落客這樣說

社群行銷|爆紅素人阿翰po影片 粉絲頁不到一個月超過20萬人按讚追蹤

 

20171020103036 29說明 網紅這群人成為台灣第一組突破200萬訂閱的YouTuber

 

 

2.以活動創造討論聲量

今年年底最火熱的話題莫過於火鍋業者海底撈丟出可自帶食材的震撼彈,活動一出,震驚各界。不但引發各新聞媒體報導,各網路論壇也引起一波討論,也有網紅與部落客實際自帶食材體驗並拍影片、撰文分享,這樣的議題熱度即使花大錢買廣告做行銷也很難達成,全靠一個活動idea,達成上千篇討論絕對是最佳的行銷投資。

 

一個強力的活動,勝過千言萬語。

 

 

口碑行銷|海底撈自帶食材的超強口碑效應與大數據應用策略

社群行銷|粉絲頁舉辦活動與比賽的3大地雷

負評處理|哈打奶奶直播風暴爭議事件始末

20171220152710 27

說明 海底撈透過自帶食材,成功獲得媒體與消費者關注與好評,換算成廣告行銷預算,恐破千萬才能達到相同效益。

 

 

 

 

3.多元平台,多管齊下

除了影音與活動,部落客一直也是SEO與專家意見的重要管道,目前常見的內容平台包含:部落格(圖文)、粉絲頁(影音/圖文)、IG(影音/圖文)、YouTube(影音),每一位置都有各自不同影響力意見領袖與效益,唯有多方經營才能達到聲量。

 

今天在網路上搜尋,除了透過網紅初步獲得產品能見度外,自家官網內容是否用心經營,讓潛在消費者在尚未實際看到商品前能產勝興趣,口碑聲量有無才是消費者下決策的主因。除了本身官網、粉專內容需用心經營與營造質感,其他消費者意見更是關鍵。

 

 

部落客行銷|邀約/廣告文怎麼寫才受歡迎?3位知名部落客撰文風格分析

部落客行銷|ABC咖部落客投入成本公開 看完再來評論部落客爽不爽

 

03 1

說明 同樣商品,不同人推薦,好評負評兩樣情。

 

 

除了內容外的其他建議

用心經營內容只是重點之一,行銷布局與策略也是另一大重點,預算、商品屬性與目標族群不同,都會有不同的需求與規劃方式,整體趨勢還是會有些相同的地方:

 

降低FB廣告投放預算

Facebook廣告費用日益上升、效益卻大幅衰退。面對這樣的問題,除了另尋其他出路與廣告投放方式,就別無他法了嗎?其實,有趣創意的內容也是降低投放的最佳方式。今年歐洲汽車品牌以一支抖肩舞影片成功獲得巨大勝量與好評。

 

 

重新修正、檢視KPI

去年一篇文章:錯誤KPI,加速媒體死於寒冬,全文已將網路媒體現況做了十分清晰的說明,無論是影音還是其他內容,沒有正確的評估效益方式,一昧看數字高低,卻忽略塑造品牌價值。

 

品牌才是長久穩定發展的關鍵。

 

內容行銷|內容經營應該有KPI嗎?

社群行銷|買讚VS廣告投放 3個關鍵差異

 

 

 

最後,明年可預見的是:將會有更多人與團隊/媒體投入影音內容產製,以及相關曝光與透過影片轉換為營收,也會有更多的社群大事件,且週期越來越短,從以前需要數十年光陰的品牌經營,現在也有望透過網路降低所需時間,這些都有賴正確布局與策略才能達成業績成長。

 

 

 

 

[vc_raw_html css=”.vc_custom_1489554348197{padding-top: 100px !important;}”]JTNDcCUyMGNsYXNzJTNEJTIycDElMjIlM0UlRTYlOUMlQUMlRTYlOTYlODclRTclODklODglRTYlQUMlOEElRTclODIlQkElM0NzcGFuJTIwY2xhc3MlM0QlMjJzMSUyMiUzRUdFTWFya2V0aW5nJTNDJTJGc3BhbiUzRSVFNiU4OSU4MCVFNiU5QyU4OSVFRiVCQyU4QyVFOCVBOCVCQiVFNiU5OCU4RSVFNSU4NyVCQSVFOCU5OSU5NSVFOCU4OCU4NyVFNSU4RSU5RiVFNiU5NiU4NyVFOSU4MCVBMyVFNyVCNSU5MCVFNiVBRCVBMSVFOCVCRiU4RSVFOCVCRCU4OSVFOCVCQyU4OSVFMyU4MCU4MiUzQyUyRnAlM0UlM0NwJTIwY2xhc3MlM0QlMjJwMSUyMiUzRSVFNyVBNCVCRSVFNyVCRSVBNCVFNyVCNiU5MyVFNyU4NyU5RiUzQyUyRnNwYW4lM0UlM0MlMkZhJTNFJUU3JUFEJTg5JUU3JTlCJUI4JUU5JTk3JTlDJUU4JUExJThDJUU5JThBJUI3JUU5JTlDJTgwJUU2JUIxJTgyJUU2JUFEJUExJUU4JUJGJThFJTNDYSUyMGhyZWYlM0QlMjJtYWlsdG8lM0FzZXJ2aWNlJTQwZ2VtYXJrZXRpbmcuY29tLnR3JTIyJTIwdGFyZ2V0JTNEJTIyX2JsYW5rJTIyJTNFJTNDc3BhbiUyMGNsYXNzJTNEJTIyczElMjIlM0UlRTglODglODclRTYlODglOTElRTUlODAlOTElRTglODElQUYlRTclQjklQUIlM0MlMkZzcGFuJTNFJTNDJTJGYSUzRSVFRiVCQyU4MSUzQyUyRnAlM0UlM0NwJTNFJTNDYSUyMGhyZWYlM0QlMjJodHRwcyUzQSUyRiUyRmxpbmUubWUlMkZ0aSUyRnAlMkYlMjU0MHV6bTQ2NDFvJTIyJTNFJTNDaW1nJTIwc3R5bGUlM0QlMjJtYXJnaW4tdG9wJTNBJTIwMTBweCUzQiUyMiUyMHNyYyUzRCUyMmh0dHAlM0ElMkYlMkZiaXoubGluZS5uYXZlci5qcCUyRmxpbmVfYnVzaW5lc3MlMkZpbWclMkZidG4lMkZhZGRmcmllbmRzX3poLUhhbnQucG5nJTIyJTIwYWx0JTNEJTIyJUU1JUE1JUJEJUU1JThGJThCJUU0JUJBJUJBJUU2JTk1JUI4JTIyJTIwd2lkdGglM0QlMjIxMjglMjIlMjBib3JkZXIlM0QlMjIwJTIyJTIwJTJGJTNFJTNDJTJGYSUzRSUzQyUyRnAlM0UlM0NkaXYlMjBjbGFzcyUzRCUyMmZiLXBhZ2UlMjIlMjBkYXRhLWhyZWYlM0QlMjJodHRwcyUzQSUyRiUyRnd3dy5mYWNlYm9vay5jb20lMkZDb250ZW50TWFya2V0aW5nVFclMkYlMjIlMjBkYXRhLXdpZHRoJTNEJTIyNTAwJTIyJTIwZGF0YS1zbWFsbC1oZWFkZXIlM0QlMjJmYWxzZSUyMiUyMGRhdGEtYWRhcHQtY29udGFpbmVyLXdpZHRoJTNEJTIydHJ1ZSUyMiUyMGRhdGEtaGlkZS1jb3ZlciUzRCUyMmZhbHNlJTIyJTIwZGF0YS1zaG93LWZhY2VwaWxlJTNEJTIydHJ1ZSUyMiUzRSUzQ2RpdiUyMGNsYXNzJTNEJTIyZmIteGZibWwtcGFyc2UtaWdub3JlJTIyJTNFJTNDYmxvY2txdW90ZSUyMGNpdGUlM0QlMjJodHRwcyUzQSUyRiUyRnd3dy5mYWNlYm9vay5jb20lMkZDb250ZW50TWFya2V0aW5nVFclMkYlMjIlM0UlM0NhJTIwaHJlZiUzRCUyMmh0dHBzJTNBJTJGJTJGd3d3LmZhY2Vib29rLmNvbSUyRkNvbnRlbnRNYXJrZXRpbmdUVyUyRiUyMiUzRSVFNSU4NSVBNyVFNSVBRSVCOSVFOCVBMSU4QyVFOSU4QSVCNyVFNSU4QSU5QiUzQyUyRmElM0UlM0MlMkZibG9ja3F1b3RlJTNFJTNDJTJGZGl2JTNFJTNDJTJGZGl2JTNF[/vc_raw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