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社群經營

投了廣告卻沒業績?——品牌最常犯的 5 種預算浪費法

立即分享:

這幾年,太多品牌主問我:「我們有下廣告,也有做行銷,為什麼還是沒業績?」

我打開他們的後台數據、看了廣告素材和官網動線,內心 OS 常常只有一句話:

因為你花的每一毛錢,都像是丟進一個會呼吸的 PDF 裡。」

你不是沒做事,但你做的事、花的錢,都沒有精準導向轉換與銷售,反而變成了一場場「很有質感,但沒有結果」的行銷秀。

以下是品牌常犯下的 五大預算浪費行為,一針見血地講出來,希望你能避免再犯

❶ 找了會做圖的小編,但不懂廣告數據

會做圖是加分,不代表能幫你賣東西。

一場成功的行銷活動,視覺只是基本,測試素材、分析受眾、優化投放設定才是關鍵。

但太多品牌把預算交給了設計感很好、卻完全不懂轉換率的小編。廣告素材變成自我欣賞的作品集,「老師覺得有質感」不等於客戶想買。

❷ 找網紅業配,結果畫面都在網紅臉上

你是要推商品,不是幫網紅拍寫真。

很多品牌找了 IG 紅人、YouTuber,影片拍得光鮮亮麗、精緻動人,但產品曝光不到 3 秒、沒有說明、沒有 CTA(行動呼籲),更別說追蹤轉換路徑了。

消費者看完只記得網紅用什麼濾鏡,完全忘了你是賣什麼。

❸ 有投廣告,但不知道投去哪

投了 Meta 廣告,卻沒裝 Pixel、不知道 GA 是什麼、也沒設定轉換目標。受眾分不清楚、素材沒測試、點擊後的落地頁體驗超差。

說真的,你不是在做廣告,你是在對著宇宙許願

❹ 請廣告公司代操,但成效只是灌流量

這句話很殘酷但很真實:

你要的是訂單,他給你的是情緒支持。

你說你要賣產品,他們幫你衝粉專按讚數、幫影片買互動留言。

然後業務報告上寫:「這波活動觸及人數很高、互動超熱絡,成效不錯哦!」

但實際訂單呢?一張都沒來。

這種成效,是幫你打氣,不是幫你賣貨。

❺ 把社群當電商主力,卻沒搞清楚受眾在哪

你天天發限時動態、做哏圖、跟粉絲互動,但從沒分析過受眾輪廓。
你的 TA 可能根本不在 IG、不看限動,但你每天還是很努力地「經營社群」,然後自問:「為什麼沒有轉換?」

你是在正確的地方努力嗎?

為什麼你有行銷,卻沒結果?

因為你把預算交給了不懂銷售的人

他們也許懂設計、懂內容、懂社群,但不懂數據、流程、轉換、消費心理。

現在的行銷,不再只是「讓人看到」,而是「讓人動心、點擊、購買、回購」。

你需要的,不是漂亮圖卡,不是冷流量,也不是尷尬的貼文互動。

你需要的是——真正懂銷售邏輯、能讓預算變成營收的人。

如果你也有類似困擾,不妨重新問自己:你找的人,是會賣東西的人,還是會做東西的人?


寫業配文,讓轉換率暴增的 26 個文案寫作技巧

立即分享:
丹 · 甘迺迪(Dan Kennedy)有「銷售文案之王」的稱號。
他的銷售文案是在貼郵票、寄信紙的年代,但他寫的「業配文」實在太能賣,寫一篇要價 5 萬到 200 萬美金,外加導購分潤。
他寫的《The Ultimate Sales Letter》,是銷售文案師的必讀經典。
我翻過好幾遍,把裡面的寫作技巧融進社群長文、讓發文收穫大批流量。
還有老闆級的創作者和我說:「我學你的方法寫長文,收到好多來洽詢的私訊,所以,我現在都讓我的員工照著學。」
以下,就是讓文案轉換率大幅提升的高效寫作技巧:
• • •

1. 別理文法規則。要用破碎、不完整的語詞、用超直白字詞寫文案

2. 在文案裡,列出客人不結帳的所有可能疑慮,然後一一解釋清楚

3. 用盡全力,讓看到文案的人「馬上」採取行動(不是等下才買)

4. 要花大量時間了解你的「目標客人」:年齡、性別、興趣⋯⋯

5. 在文案加入時效性:限時折扣、限量、飢餓行銷、絕版品⋯⋯

6. 寫到該翻頁的地方(查看更多、留言續)要把話「講一半」

7. 只為目標客戶而寫。不在目標範圍內的讀者?果斷放棄!

8. 寫完文案要找人幫你讀過。對他的修改建議「格外重視」

9. 限縮文案的「左右寬度」:請把整篇文寫成瘦瘦長長的

10. 重視呼籲行動:明確告訴讀者「你想要他做什麼?」

11. 只要寫出「小朋友看不懂」的文字,全部改掉重寫

12. 文案要涵蓋所有客戶該知道的事,別怕「寫太長」

13. 在文案的結尾加上「p.s.」(能大幅提高閱讀率)

14. 在文案裡提供保證:不滿意退款、限期退貨⋯⋯

15. 大方講出自己的缺點(信任感會瞬間暴增)

16. 寫短詞、短句、短段落,提高「好讀性」

17. 把「利益點」挪到文案最開頭的地方寫

18. 文案寫好之後,先靜置 3 – 5 天再修改

19. 把客人真心的好評回饋寫在文案裡面

20. 要寫出讓語文老師看了生氣的文字

21. 用大量段落標題,把大塊文字破開

22. 大力強調讀者們最在意的「痛點」

23. 增加句子和句子的距離(行距)

24. 先快速寫出一份草稿,再修改

25. 在文案裡,注入自己的個性

26. 絕對要以讀者為優先

 

來源 Jemmy Ko

提升影片完播率的7個實用技巧 從此不再拍沒人看的影片

立即分享:

在短影音時代,幾乎所有商家與個人自媒體、網紅都想著依靠短影音成就事業高峰。影片完播率是衡量影片成功的重要指標,特別是在短影音平台和社交媒體上,完播率直接影響平台的推薦機制,進而影響內容的曝光。以下是幾個實用技巧,幫助你提升影片完播率:

 

1. 去繁求簡:直接進入主題

  • 不要浪費時間打招呼:直接切入重點,吸引觀眾注意力。
  • 快速建立吸引力:在影片的前幾秒讓觀眾知道觀看的價值,例如問題的解答或預告影片亮點。

2. 避免冗長結尾

  • 無需片尾段落:結尾過長容易導致觀眾提前離開,建議在內容高潮結束時果斷收尾。
  • 不用總結或重述:讓觀眾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增加他們觀看其他影片的機會。

3. 保持內容簡短精煉

  • 使用短視頻格式:在IG或TikTok等平台,1到7秒的超短影片經常有更好的完播率。
  • 適配平台特性:不同平台的受眾對影片時長有不同耐心,請針對目標平台調整影片長度。

4. 減少干擾因素

  • 暫時省略行動呼籲:不提及「點讚、分享、留言」,以免觀眾因為被提醒中斷觀看。
  • 自然引導行動:若有行動需求,可將CTA設計得隱性而吸引人,例如影片結尾的畫面留白或引導性問題。

5. 製作有吸引力的內容

  • 選擇高流量話題:透過分析熱搜關鍵字和熱門內容,拍攝觀眾正在尋找的影片。
  • 持續創新與測試:透過A/B測試不同類型的內容和形式,找出最受歡迎的製作方式。

6. 建立「流量思維」

  • 瞭解平台推薦邏輯:學習演算法的偏好,例如短視頻平台喜歡高完播率與高互動率的內容。
  • 善用分析工具:定期檢查數據,找出觀眾在哪些時間點退出,進一步優化影片結構。

7. 有吸引力的開場與情感連結

  • 故事化開場:從故事或懸念開始引入,吸引觀眾繼續觀看。
  • 與觀眾建立連結:投射觀眾的需求、痛點或情感,提升他們的投入感。

 

有些影片再短也不會有人想看;有些影片再長都有死忠觀眾從頭看到尾

無論是長影片或是短影音,最重要的核心還是在於「影片完整度」

只要夠完整、精彩,就會是一支有效影片

然而要想拍出有效影片,除了個人不斷嘗試、除錯外

最重要的還是了解自身優勢、長處

才能夠拍出吸引人眼球的影片

短影音行銷致勝2關鍵 如何拍出爆紅短影音?

立即分享:

在當今時代,短影音已成為行銷界的新寵兒。然而,成功的短影音不僅僅依賴於內容本身,本文將探討兩個關鍵出發點:「」和「內容」,並分享如何找到正確方向,在短視頻領域脫穎而出。

 

人氣網紅 隨便分享日常生活

短視頻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對於黏著度極高的網紅來說,她們的粉絲渴望了解她們的日常生活,追隨她們的一舉一動。這種吸引力來自於獨特的個人魅力,這是無法被取代的。

 

 

普通素人 選定經營主題

但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素人,選定經營主題,再去發展更多相關內容,例如美妝就以個人心得專門分享實用又便宜的美妝產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和說故事方式,只要能夠正確展示,就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因此,在開始製作短視頻之前,請先仔細思考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並找出自己的經營方向。

 

 

創造吸引人的內容

成功的短影音不僅僅依賴於獨特的人格魅力,還需要有精彩的內容來支撐。對於網紅來說,她們的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內容素材,因為粉絲們渴望了解她們的一切。這種貼近生活的內容能夠輕鬆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引發共鳴。

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內容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如果您的內容無趣或毫無新意,觀眾根本就不會關心您在做什麼。因此,在製作短視頻之前,請先搞清楚自己想要傳達什麼,並確保內容具有吸引力和獨特性。

 

 

定期週更3-5支 最好日更

要想在短影音領域取得成功,就必須找到自己的獨特魅力,並將其融入到內容中。此外更新頻率也是重點,當今演算法其實更偏重素人,網紅本身粉絲人數與流量反而不具備紅利。

定期更新內容才是關鍵!將過往內容以1分鐘介紹分享方式拍成短影音,固定排程拍攝,建議一次拍好一週更新內容,執行上會更有效率!

 

 

結語

短影片有兩個出發點 一個是「人」一個是「內容」

黏著度高的網紅,粉絲就是想看她怎麼生活的

分享生活的片段受眾很容易買單

 

如果是一般素人,內容不好根本沒人在乎你在幹嘛

做短視頻之前先搞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再決定自己要做什麼樣的內容

才不會事倍功半…

 

週更短影音至少3支,最好達成日更

不要將這件事想得太難太複雜,先求有再求好

社群經營|獨家分享!拍抖音幹片爆紅的6大重點

立即分享:

網友在Threads上分享自己製作了30支抖音幹片(短影音)的心得,文章不長但頗為精簡明暸。作為一位行銷專家,我深入研究了抖音的趨勢和用戶行為,並製作了30支幹片。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心得,現在將這些與大家分享:

 

1. 抖音要賣夢,IG要高質感

真實的東西沒什麼意義,大家要超現實 但並非不現實,

而是有帶入感的真實 ex.女友主題,要馬超正超婆要馬超瘋癲

(但尺度要抓一下,真的太瘋可能…)

 

2. 能蹭就蹭

有ip蹭ip,有名人蹭名人,有議題蹭議題

最好三者兼具,蹭他媽的!

 

3. 演算法規則(我判斷的啦)

以重要性區分:

平均觀看時數>前兩秒留存>影片觀看完成率 >Hashtag、留言、分享、收藏

所以拍那種標題殺但脱脱拉拉不講重點的片

比較有機會被青睞 (抖音現在還鼓勵60秒以上的時數)

 

4. 專心經營主題沒啥流量優勢

不會因為你每天都煮飯

在煮飯片的注意力競爭中就獲勝

適合狂換主題只賣人設

(仔細看,目前台灣短影有操盤的也常這樣拍)

 

5. 持續更新也不會得到更多流量

我超不定期更新,有時一天兩三隻

有時兩個月不更新,會中的還是破萬給你看

不會中的依舊一兩千 (這樣看來老郭降低頻率是有道理的)

與其拼日更不如拍一支完成率高的

 

6. 留言真的不用回

因為回了不會加權,不要浪費時間

觀眾也不會記得有留言這回事

要回應觀眾拍一支片比較快

 

 

引用來源 _chu_nay_

 

抖音用戶群以年輕人為主。因此,幹片內容更符合他們興趣和口味。在製作幹片時,要特別注意畫面的視覺效果和音樂的節奏感,這是吸引用戶的關鍵。

其次,抖音是一個充滿創意和競爭的平台。要想在眾多視頻中脫穎而出,必須注重差異化和獨特性。可以通過獨特的拍攝角度、創意的場景設置以及有趣的故事情節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再者,抖音是一個重視情感共鳴的平台。在製作時要注重情感元素的表現,讓觀眾能夠產生共鳴和情感共振,進而增加分享和轉發率。

最後,抖音的演算法十分重要。要想獲得更多的曝光和流量,就必須了解並利用抖音的算法規則,合理選擇標籤和時機,並不斷優化內容,提升視頻的曝光度和觀看率。

綜上所述,製作抖音幹片需要注重內容的吸引力、差異化、情感共鳴以及算法規則的運用。只有不斷學習和嘗試,才能製作出更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幹片,實現更好的行銷效果。

社群經營|10個你不能錯過的Threads使用技巧

立即分享:

使用恰當的話,Threads對所有品牌來說都非常強大。可惜很多人只把它當成是十年前的Facebook。以下是十個你不能錯過的Threads使用技巧:

 

 

1. 分享想法

你不用被「品牌」限制。你可以隨便分享自己的想法。

Threads觀眾要的是「真實」交流。

你可以說一些「你」的想法、經歷。

共嗚和認同感是Threads的重點。

 

2. 搜尋關鍵字

除了名稱外,Threads的搜尋功能也很重要。

你可以在你的貼文內輸入和你品牌相關的「關鍵字」,例如:「創業」。

這樣,一旦有人搜尋這個關鍵字時,就有機會看到你的內容。

 

3. 互動

Threads的本質是社交媒體。

所以,一定要跟人互動。「讚好是基本,留言是美德。」

我的朋友對我說:「Isaac,你在我的帳號留言後,我的Threads追蹤數感覺上會增加很多。」

嘗試跟其他帳號互動,再吸引他們來跟你互動。這是快速增長的方法。

 

4. 分享文字、圖片、影片都可以

不要以為Threads只是一個文字平台。Threads是一個「多媒體」平台。

你可以在這裡分享任何一切的內容。

而且只要內容吸引,都可以獲得關注和分享。

分享你覺得舒服的內容種類。

 

5. 追蹤功能暫不明顯

打開Threads,你會發現大部分看到的內容都是你沒有追蹤的。

即使追蹤了一些帳號,你也未必會看到這些帳號。

這有兩個原因:

1. 流量紅利,Threads想推薦更多好的帳號

2. 平台機制:因為你沒有跟追蹤的帳號互動,Threads便不再推薦給你

 

所以,想要多看到你感興趣的帳號,你就要多互動。

同樣地,想要觀眾更常見到你,就要吸引他們留言。

我的實驗顯示:如果你到某個帳號留言,

即使沒有追蹤,一天後打開Threads基本上都會再看到這個帳號的分享。

 

6. 不要怕分享太多

你可以分享一段文字,也可以分享一句文字。

只要你想,你都可以分享。不要覺得觀眾會覺得你煩。

IG CEO也說了:「分享更多長遠會讓你的帳號成長」。

所以,不要怕表達自己,Threads是一個表達平台。

分享:

1. 你的故事

2. 你的想法

3. 你的經歷

4. 你的生活

 

7. 延長內容(Thread)

如果你發現自己寫的文字太長,就在留言繼續寫。

這種形式在X(Twitter)中叫做Thread,意指一串長內容。

你看到的這段內容,就是Thread的一種。

它適合:

1. 如果你的內容太長

2. 你的內容有不同的分類

3. 你的內容需要用不同的媒體介紹

4. 想要增加可讀性

 

8. 用留言當內容

在Threads創作,你不一定要自己分享。

你可以到別人的內容下留言,槓桿對方的流量。

這個方法既可以幫你跟他人建立關係,

又要以獲得其他帳號觀眾的關注。看看以下例子,我到@read.by.harry

哈利哥的帳號留言,這些留言有時候得到的互動會比我自己分享的還多。

當然,你要留下:

1. 有深度的留言

2. 實用的留言

3. 幫助對方觀眾的留言

在帳號成長初期,留言當內容這個方法很有用。

 

9. 簡短句子

Threads的觀眾喜歡讀文字。但是,這不代表你要寫很多字。

即使喜歡看文字,觀眾也喜歡看精簡易讀的東西。

因為觀眾大多數都以「略讀」和「掃讀」方式閱讀。

太長篇的東西他們會直接掃走。

所以,內容越簡短、段落句子越少,觀眾越容易被你吸引。

 

10. 定時重新分享

Threads有一個Repost按鈕。

通常在分享一則內容的4小時後,我會按Repost一次。讓內容可以重新出現。

另外,我也會記錄一些獲得不錯互動的內容,在數星期或一個月後再分享一次。

為什麼?

1. 新觀眾不一定看過這些舊內容

2. 舊觀眾也不一定記得你分享過

3. 重新了解平台喜歡什麼內容

 

例如,半年前我在Threads分享過一張十分受歡迎的圖片。

昨天我重新分享,得到的互動只有當時的1/50。

明顯地,那個主題不是一些長青主題。下一次可以不用考慮。

不要怕重新分享,不要假設觀眾會記得你或看過你的分享。

 

原文連結 Isaac Wong創業日記

2023年度十大跟風社群時事梗回顧!開花舞、阿嬤饋咖、科目三⋯你跟過哪個?

立即分享:

每年在網路上都會有不少網友就會利用時事來做梗圖,產生許多迷因,不僅在社群上瘋傳,就連各品牌的社群小編們也會跟風發文,引起網友們關注與熱議。這次《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 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出 2023 年年度十大跟風社群時事梗,一起來看看這些時事梗,你知道哪些呢?

 

2023 十大跟風社群時事梗回顧

No. 1 Queencard 阿嬤饋咖

No. 2 BLACKPINK Jisoo 開花舞

No. 3〈科目三〉舞蹈挑戰

No. 4「山道猴」延伸XX猴

No. 5 恐龍抗狼、我沒 K

No. 6 我是抬鐘人,你是逮八人

No. 7「狒狒之亂」造詞造句

No. 8 Slickback 滑步舞

No. 9 黃偉晉「我立刻爆炸、我把事情鬧大」

No. 10 AI 換臉風潮

 

No.10 AI 換臉風潮

近年來AI技術愈來愈進步,現在甚至只要上傳照片,就能利用AI來模擬各種不同風格的特效。今年有一陣子,只要打開各大社群媒體,都會看到朋友以及網紅名人們上傳一系列像是「美式畢業紀念冊風格」或是「韓系風格大頭貼」的照片。

真正引發風潮的APPP莫過於EPIK,儘管生成一系列的大頭貼並不是免費的,但因為相當便利,仍引起不少網友爭相嘗試,「雖然要120,但真的很想看看自己會變什麼樣子」、「那陣子的社群全部都是美式高中生們」、「想看看自己不同風格會怎樣,所以願意花錢」。

 

No.9 黃偉晉「我立刻爆炸、我把事情鬧大」

男星黃偉晉當時開直播,他曾分享自己因為手機異常要拿去維修,但櫃檯服務人員態度卻相當不佳,讓他相當不開心,在直播中憤怒表示「我立刻爆炸,我立刻要嘶吼,我立刻要叫,我立刻要把手機拿出來拍,我要把事情鬧大」,該段畫面也立刻被網友做成迷因在網路上瘋傳。

甚至還掀起一波模仿風潮,網友們會將該迷因哏,搭配各種日常生活無語的時刻使用,引起另一波討論風潮,「任何時候都能用到,很萬用阿」、「真的超級好笑,大家現實生活中也會一直在講」。

偉晉「我立刻爆炸」迷因翻紅! 被噴態度差傻眼了:有必要這樣嗎

 

No.8 Slickback 滑步舞

Slickback是一種雙腳會輪流在地面跳躍的舞蹈,因為視覺關係,讓舞者看起來像是漂浮在半空中,舞蹈原先由一名叫Jubi的TikToker自創,後來經由一名南韓學生改編成大眾熟知的「Slickback」,因為絲滑舞步搭配上強節奏感的音樂,讓Slickback快速席捲各大社群平台。

Slickback除了在全球爆紅之外,甚至還帶動藝人、網紅翻跳的風潮,台灣明星小S、坤達都曾挑戰過,就連南韓女團LE SSERAFIM、IVE等人也紛紛拍片挑戰,「人人都在挑戰,但真的不是人人都能成功耶」、「朋友跳到腳扭到,笑死」。

No.7「狒狒之亂」造詞造句

新竹六福村今(2023)年3月23日時,一隻狒狒從園區奔逃,一路從桃園平鎮區跑到新屋區,一夕之間,幾乎全台都在關注狒狒動向,讓網友笑稱該起事件是「狒狒之亂」。

當時不僅多家知名品牌跟上「狒狒之亂」的熱潮,就連六福村也發文表示「今天的我,被狒狒揚揚的流言狒語鬧得啼笑皆狒…」,該文發出後,引起網友們開始造詞造句,「為了博版面,小編可是狒盡心思…發狒文」、「今天大家都熱血狒騰了」。

No.6 我是抬鐘人,你是逮八人

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中貼出照片,照片為一棟建築物前的雕像,雕像為一名男子雙手抬起背後的時鐘,讓網友搞笑表示是「抬鐘人」(台中人),大玩諧音哏,吸引不少網友前往朝聖。短短幾天的時間就吸引上萬人點讚,網友們也紛紛發揮創意,發出8名嫌犯被逮捕趴倒在地「逮八(台北)人」的哏圖,笑稱是「逮八人」。

除了網友之外,瑞典家居品牌IKEA也搭上諧音話題,在臉書上發出照片,像是大小熊對比的「高熊人」、煎鍋裡放著木偶的「媽煮人」,引起網友熱議。

「抬鐘人」諧音梗爆紅,短時間就吸引上萬人點讚。(圖/翻攝自路上觀察學院)
「抬鐘人」諧音梗爆紅,短時間就吸引上萬人點讚。(圖/翻攝自路上觀察學院)

 

No.5 恐龍抗狼、我沒K

「恐龍抗狼」來自於一位中國雲南的抖音創作者「雲南權妹」,當時她以雲貴川腔調,重新詮釋香港歌手鄭秀文經典歌曲〈眉飛色舞〉,搭配魔性舞步,因為獨特的口音,讓「恐龍抗狼」成為時下最熱潮的「洗腦神曲」。

除了「恐龍抗狼」之外,歌詞唱到的「我沒K」,獨特發音也被網友們瘋傳,就連不少明星也跟上流行,「恐龍扛狼扛狼扛,真的超級洗腦,甚至有一陣子到處都會聽到」、「不聽還好,一聽就直接完蛋,唱一整天」、「看字也能唱出節奏了哈哈哈」。

No.4「山道猴」延伸XX猴

「山道猴子的一生」為創作者Eric Duan在Youtube頻道上推出的自製短篇動畫,推出後深受網友喜愛。故事講述一位年輕人,沉迷於虛榮心,因虛榮心膨脹而逐漸迷失自我,最終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在山道上失去生命。由於故事涉及友情、金錢等議題,加上相當貼近現實,讓該支短片迅速在網路上爆紅。

短片中許多用語以及臺詞也隨之爆紅,成為網路的流行哏,更延伸出像是「8+9猴」等新詞,YouTuber小尾巴更為該片製作了主題曲〈你是我永遠過不去的彎〉,引起網友熱議,「根本就是官方主題曲了」。

「山道猴子的一生」因劇情貼近事實引發共鳴。(圖/翻攝自Eric DuanYT)
「山道猴子的一生」因劇情貼近事實引發共鳴。(圖/翻攝自Eric DuanYT)

 

No.3〈科目三〉舞蹈挑戰

完整名稱為「廣西科目三」的「科目三」,起源於一場廣西婚禮的歌舞環節,之後一名抖音創作者「神不在邯鄲」,改良了科目三的舞步之外,還搭配一笑江湖DJ版的音樂,具有魔性的舞蹈動作搭配上洗腦旋律,讓「科目三」瞬間在網路上走紅,引起網友們爭相模仿。

「科目三」不只在中國爆紅,也在臺灣的各大社群上蔓延,到處都充斥著科目三的舞蹈挑戰,「有玩抖音的幾乎人人都會跳」,「科目三真的是紅到連海底撈店員也被要求表演」。

社群熱議|科目三由來&為何爆紅的3大主因

No.2 BLACKPINK Jisoo開花舞

由南韓女團BLACKPINK成員Jisoo推出的歌曲〈Flower〉,MV中舞蹈有一段雙手向前伸手,張開手掌旋轉的動作,被稱為「開花舞」。該舞蹈在全球引起熱潮,掀起多位名人模仿挑戰,就連BLACKPINK成員也都跳過。

Jisoo的開花舞引起熱潮,社交平台上幾乎人人都在跳開花舞。甚至連羅東高中校長曾璧光接受採訪時,後方的兩位學生也跳起「開花舞」,成功搶到鏡頭,引起網友們熱議,「他們也跳得太好了吧」、「這個舞真的簡單又好看,不知不覺中就會跟著音樂跳起來」。

No.1 Queencard 阿嬤饋咖

南韓女團(G)I-DLE的歌曲〈Queencard〉在推出後,就因為洗腦的歌詞和旋律,加上歌詞中表達出「自信展現自己最美」的理念,在網路上掀起熱潮,吸引不少網友翻唱和翻跳。

除此之外,歌詞「I’m a 퀸카」(I’m a Queencard),因為和臺語的「阿嬤饋咖」發音相當接近,在網路上爆紅成為新的迷因哏,也讓許多網友惡搞成「阿嬤版」,「我現在無時無刻腦中都是,阿嬤饋咖,阿嬤饋咖」、「是時候回家找阿嬤拍『阿嬤饋咖』了」。

 

 

2023年度10大跟風社群時事梗。(圖/網路溫度計)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年01月01日至2023年12月18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2023社群時事哏』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