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相關新聞

誰能將臉書拉下社群媒體王座?這四家公司最有機會

立即分享:
近年來在全球廣受青少年族群歡迎的TikTok,可能是臉書的最大威脅(路透)。

TikTok(抖音海外版)、Parler、Discord和OnlyFans逐漸崛起成為社群媒體應用程式(App)的新興勢力,它們獨特的產品可能會威脅到臉書在社群媒體市場的主宰地位。

在美國大選過後,數百萬用戶爭相註冊Parler,這個逐漸嶄露頭角的新興社交媒體app,已迅速成為保守派的避難所,以躲開了他們認為來自Facebook和Twitter的審查,這兩家公司標示警告或隱藏川普總統和其他人質疑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的貼文。

這股註冊熱潮在上周初將Parler推上Apple App Store免費應用程式排行榜的首位。這註冊數激增的現象,不禁令人想起其他社群媒體新貴,試圖開發臉書沒有的關鍵市場,例如風靡青少年的Snapchat或短影音TikTok。

挑戰臉書絕非易事,許多app都因此而陣亡。包括旗下Instagram(Ig)和WhatsApp在內的眾多服務,臉書每月擁有超過30億用戶,其他社交媒體平台難以望其項背。此外,該公司還複製關鍵功能並且用以阻止用戶離開,抵禦了許多潛在的挑戰者。但財經網站CNBC報導,仍有些社群媒體新秀繼續前撲後繼,其中以這四家最受矚目:

 

一、TikTok

TikTok最可能威脅臉書在社群媒體的主宰地位,這個由用戶產製的中國短影音app近年來廣受用戶喜愛,由於這個app顯示其他用戶不斷放上去的跳舞、唱歌、開玩笑或是引人入勝的擴增實境視覺效果的影片,在過去的幾年來,TikTok已成為青少年及青年用戶最喜愛的app之一。

App Annie的數據顯示,TikTok和中國國內的抖音在9月合計擁有9.8億活躍用戶,高於一年前的6.7億。有望在2021年突破10億大關。

臉書已注意到TikTok的快速成長,並在8月在全球推出Reels做為回應,Reels是Ig上模仿TikTok的功能,就像臉書透過在Ig上引進故事來擊退Snapchat,現在如法泡製來因應TikTok的威脅。除臉書之外,TikTok還因為母公司字節跳動(總部位於中國)有資安疑慮,正面臨監管方面的挑戰。

 

二、Parler

根據Parler營運長Jeffrey Wernick發布的聲明,隨著選後註冊人數的增加,Parler的註冊會員總數在上周增至800萬,比前一周的450萬增近一倍。在活躍用戶方面,已從兩週前的50萬飆增至逾400萬。

就像臉書和推特一樣,Parler提供用戶一個標準的社群媒體功能─有一個訊息流,可在上面查看所關注用戶貼文、照片和影音。 Parler最大的吸引力在於自我定位為與臉書和推特對立的社群媒體。根據這支app在App Store上的說明:「 Parler是一個無偏見的、言論自由的社群媒體,致力於保護用戶的權利。」

然而,Parler並非第一個專門招徠保守派的社群媒體應用程式。四年前出現的Gab也是一款標榜相同主張的app,Gab的用戶數原本持續在增加,直到2018年10月匹茲堡猶太教堂槍擊事件造成11人死亡的慘劇為止,因為行兇的槍手鮑爾斯(Robert Gregory Bowers)在槍擊事件發生前一小時在他的Gab頁面上發布貼文。

在那起槍擊事件後,Gab被其管理服務提供商和支付處理商拋棄,迫使該服務下線,迄今仍未恢復。擁有超級保守的用戶群的Parler必須戒慎小心,在讓用戶暢所欲言之際,同時須防止其線上活動最終釀成離線事件、進而導致這個app關閉。

 

三、Discord

另一個快速成長的社群應用程式Discord,可讓用戶建立「伺服器」,使朋友可以掛在文字聊天室或是語音、視訊通話聊天。這個app在電玩遊戲玩家中特別受歡迎,他們使用語音和視訊通話功能與朋友聊天,同時能在線上玩遊戲。

Discord說,該公司每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億,比去年11月的5,600萬增加了近79%。Discord宣稱,該公司不是社群網絡,而是通訊服務,它完全不同於與其他社群應用程式,因為它不投放廣告,也不靠演算法動態消息來顯示用戶的內容。反之 ,Discord透過向用戶收取每月9.99美元的Nitro訂閱費來賺錢。

Discord可能不認為自己是社群媒體應用程式,但臉書顯然看到了威脅。臉書愈來愈注重將電玩遊戲當成其服務的重要部分、提供即時串流媒體服務,雲端遊戲,以及可50人的團體視訊通話。

 

四、OnlyFans

OnlyFans是這些社群媒體威脅中唯一實際上並沒有提供行動應用程式者,這是因為OnlyFans已成為用戶銷售原生成人內容的首選地,但Apple禁止在App Store使用這個app。

儘管沒有應用程式,但OnlyFans在過去一年顯著成長。今年稍早碧昂絲(Beyonce)在說饒舌歌曲中提到它,而TikTok和Ig用戶經常張貼鏈結,將其追隨者引導至OnlyFans帳號。

OnlyFans未透露其每月活躍用戶的數量,但該app的總用戶數為7,500萬,製造者有100萬,相較下,5月有3,000萬用戶和45萬製造者。

儘管OnlyFans主要以用於訂閱和購買成人內容而聞名,但仍有一些人使用該應用程式銷售訂閱和張貼非色情內容。

對臉書而言,OnlyFans是非常獨特的挑戰。臉書從創立以來一直禁止使用色情服務,如果突然決定更改其政策,將不能有iOS應用程序。透過採取成人內容路線,OnlyFans似乎已經打造了一條護城河,以防止臉書沿用對付Snapchat和TikTok的手法,模仿OnlyFans的服務。

OnlyFans主要以用於訂閱和購買成人內容而聞名,總用戶數為7,500萬個。(...
OnlyFans主要以用於訂閱和購買成人內容而聞名,總用戶數為7,500萬個。(網路照片)
在美國總統大選過後,自我定位立場與臉書、推特對立的Parler湧入了數百萬人註冊...
在美國總統大選過後,自我定位立場與臉書、推特對立的Parler湧入了數百萬人註冊,註冊會員總數已在上周增至800萬個,比前一周的450萬增近一倍。(路透)
Discord是另一個快速成長的社群應用程式,每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億,主要是靠向...
Discord是另一個快速成長的社群應用程式,每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億,主要是靠向用戶收取每月9.99美元的Nitro訂閱費來賺錢。(網路照片)

圖文轉載:經濟日報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淺談 Podcast 的發展:從社交和新媒體兩面向觀察

立即分享:

本文作者 Leroy Yau,原文刊登於向左想 向右想,INSIDE 經授權轉載。

這一陣子,台灣 podcast 真的變得很熱鬧,光是我們小小公司就已經有三位同事在經營 podcast 頻道。所以今天想整理一下我對 podcast 的看法。

看 podcast 未來定位,我嘗試用兩個角度:一個是從社交媒體看,一個是從新內容來看。我了解 podcast 不是社交媒體,可是用現有的社交媒體的經營與定位,是可以讓我們看到與觀眾最有效互動的可能性。用新媒體 (YouTube、Netflix、blogging、various streaming) 來看是因為大家都是爭取觀眾的 time share。Internet 創造了不少非常有價值的 real estate,Google search 第一頁是一種,手機主頁是一種,都是大家打到頭破血流的 「地產項目」。打完了那個虛擬地產,下一個戰場就是觀眾的時間,也就是虛擬世界最寶貴的 「地產項目」。

社交媒體

看 podcast 前,值得先從現有的巨頭學習。當然,每個社交媒體可以被運作的可能性很多,平台大家也互相 「學習」 很多 (story 這個概念就是好例子),可是每個主要社交媒體還是有它核心價值。

1_S5j3Y6vFx71LoPgMq0ZfjA
Credit: Leroy Yau

臉書發展到今天,它慢慢已經變成一個老人(40 以上)的公開日誌,大家都習慣把一些小小的生活片段,個人想法紀錄下來。有沒有人看不是重點(我看過很多人的 post 從來沒人按讚也一直在 post),重點是自我抒發(當然久不久有人回一下還是蠻開心的)。

1_RMBhfAWB42ofAFNMb8Hibg
Credit: Leroy Yau

IG 比較霸道。它就是以題目為核心的概念(對,celebrity 跟美女說白就是一個題目而已),然後讓題目發光發亮。也是因為這樣,它是一個 follow 的模式。喜歡就來看,不喜歡就走開!

1_8GhT3gGAZoqInhiXZl-oPw
Credit: Leroy Yau

LinkedIn,也是我覺得最爛的社交媒體,它沒核心功能。理論上大家是 professional 的關係,所以根本心裏就沒關心別人。也是因為這樣,它一直很努力希望大家多 post 文,寫文章。可是大部分 LinkedIn 社群最受歡迎的 post,就是找不到工作的自我勉勵文。受歡迎都是因為大家在互相取暖。因為你工作很好,也沒有必要一天到晚盯著它,要看專業文很多其他地方都有。所以 LinkedIn 騙了一堆不知道為甚麼要維繫它的群組,結果就是把大家的關係賣給別人(獵頭公司,sales 等等)。對了,其實大部分人看 LinkedIn,都只是在看自己的 profile(不管是擔心工作或者是自我感覺良好)。

1_aE89jx68f4a5m3ukWS0c9g
Credit: Leroy Yau

TikTok 能在社交媒體大家都覺得已經沒新意的時候,卻打出一條血路,代表太陽之下不需要有新事,有人喜歡就好。喜歡當然很多原因,可是最重要就是它讓真網紅與假網紅都有他們的 15 seconds of fame。它就是把 IG 的 hashtag 實體化。

1_1GFl5zwrP9pbXwBCXwaTaA
Credit: Leroy Yau

說到 hashtag 當然就要講到 Twitter。如果 IG 的 hashtag 是天長地久,Twitter 的 hashtag 就是曾經擁有。Trending is everything。不管你是大卡小卡,有題目就一起炒作。如果剛好有名人在這個題目回應一個素人,這就是大家期待的驚喜。

所以 podcast 從上面可以學到什麼?我認為 podcast 要做到好,就是需要找出跟以上的差異。如果你用臉書手法去運作,只是想到自己想法,根本就沒有人會要聽,因為比臉書看一篇文的虛耗多很多。如果你用 IG 手法來運作,除非你已經是大題目裡面的領袖,在 2020 才開始從 0 經營,真的很辛苦。如果你用 LinkedIn 手法來運作,算了,如果你有看上面,應該就不會啦。如果你用 Twitter 手法來運作,你需要是專業的 podcaster,天天做,不然一週一次甚麼事情都冷掉了。如果你用 TikTok 做,好問題,我也想知道可以怎樣做!

所以 podcast 要創造的,到底是一個甚麼樣的角度呢?我認為是對話。如果你有留意,大部分 podcast 都是有多過於一位主持人,觀眾愛聽,不一定是每個人講的話,更多是他們的對話。因為這樣會讓聽眾投入這個迷你版本的「社交媒體」。一個人可以嗎?台灣股癌也可以做到啊。是可以,可是主持人需要很有技巧做到是好像跟聽眾對話一樣。你想想,在你聽喜歡的個人 podcast,你覺得他在跟你說教,或者是跟你虛擬對話?

新媒體

新媒體就是用新方法佔領觀眾時間。有 time share 就有 mind share,有 mind share 就是所有行銷的 holy grail。Internet 是一個資訊 overload 的年代,到底為甚麼 podcast 可突圍而出呢?說白的,它不就是小時候(如果你有我這個年紀)的收音機節目嗎?沒 real time,沒互動,甚麼現代元素都沒有,紅什麼啦!

我認為原因是,它找到觀眾新的「時間」。如果你看 Netflix,看 blog,或者是大部分要看的新媒體,它佔住是你眼睛跟耳朵。你不能一邊開車一邊看 Netflix(OKOK 我知道很多人有,可是理論上是不行的好不好!)。Podcast 最吸引人就是你可以一邊做其他事一邊聽。

也是這個原因 podcast 的內容不能太硬。意思就是如果聽眾突然腦袋放空了幾分鐘,是可以繼續聽下去,不用回頭聽的。所以在設計 podcast 的內容,除了對話性很重要,更重要就是如何在觀眾做其他事情的時候融入為其一部份。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Chris

 

圖文轉載:INSIDE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小學生玩直播竟比大學生多!健身網紅:網路的世界就像一片大海而你沒有救生圈

立即分享:

網路成為不少人生活的日常,上網的年齡也不斷下修,但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上網時在做甚麼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份調查顯示,台灣青少年玩直播以國小生最多,比大學、高中、國中生都要來的高。

4成青少年直播族上網年資不到5年

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黃葳威22日公布「2020台灣青少兒直播族個資隱私與上網趨勢調查報告」,對全台22縣市152所大學、高國中小(小三至小六)進行抽樣調查,得到14146份有效問卷,其中有玩直播者共547位占4.1%,並以這群青少年直播族作為分析對象。

進一步分析547位直播族的年級分布,國小占30.5%、國中占21.2%、高中占21.6%,大學則為26.5%,因此,這群直播族上網年資在5年內高達41.3%,在9年以上的則有25.4%。

報告發現,青少年直播族77%每天上網,每週上網時間有32小時,使用手機時間達32.6小時,周末假日則是使用電子媒體的巔峰,周末假日每天平均使用電腦達6.9小時,手機使用也有6.2小時。

而青少年直播族上網的動機依序為,看影片(83.2%)、玩線上遊戲/手遊(79.8%)、聽音樂(76.1%)、使用社群網站(71.2%),接著才是查詢資料或透過即時通訊工具與他人聯繫(63.4%)。

為甚麼有人要我的性感照?網紅:做決定前要三思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0年開始青少年加入網路社群,呈現持續成長,不只校園生活逐漸與網路社群緊密相結合,網路社群成員也逐漸超出日常生活可預期的同學圈,而青少年就有可能暴露在網路安全風險當中。

今年24歲的健身網紅Dain分享,他在2年前創立Youtube頻道,且很幸運的在第2支影片就有近百萬的點閱,起步可謂相當順暢。

不過,當然也是會有遇到瓶頸的時候,當時有人建議他創付費頻道,Dain初估只要原有的1/10粉絲願意付費訂閱他,月收入就高達30幾萬,不過內容相對裸露,一開始他不是很介意亦做了很多功課準備投入,突然有一天他開始擔憂影片外流後的後果才取消念頭。

「我年輕也只年輕這一次,未來也不會有更好的身材了,我如果不好好用我的巔峰去創造這個流量或是金錢,可能就會失去這機會」,Dain坦承當時的想法,但他懷疑,「為甚麼有人要我的照片、性感照,目的是甚麼?」他提醒,每個人在做選擇前,先問清楚自己未來會不會有不同的看法。

健身網紅分享,自己也追求流量、金錢,但提醒做每個決定前務必三思。(圖片來源/白絲帶關懷協會提供)

Dain表示,他不反對把網紅當成事業,但要知道「在網路的世界就像一片大海,而你沒有救生圈」,有各種阻礙與難題,常遇到別人留言罵自己、恐嚇的,甚至詛咒他全家人。

安全意識不足!青少年玩直播別一味追求流量

黃葳威分析青少年玩直播情形,相較大學生的視野廣,玩直播只是他們娛樂的一種選擇,小學生覺得直播有趣、好玩,且網路上高流量的網紅也會讓他們想要去模仿。

她擔心,直播的過程可能暴露個資,而且孩子希望打賞,會對網友的要求來者不拒,未設定分寸界線,有的在打賞的過程要求他越穿越少,甚至要發生關係,「因為他在裡面玩,會覺得那是他的粉絲」,很單純認為這樣做就可以有獎賞,這都要很小心。

令人擔憂的是,根據調查,這群青少年直播族在面對陌生網友的安全意識不足,僅54.8%的人認為「網友會和他自己所描述的身分不同」,其次,對於智慧財產權與上網時間管理的能力想相對欠缺。

白絲帶關懷協會與邱志偉召開記者會,建議青少年使用網路,要規劃時間,確認訊息真偽、注重智慧財產權,並留意個資。(攝影/秦宛萱)

白絲帶關懷協會提醒家長,多關心兒少網路交友狀況,發現孩子在網路交友時,不要驚慌也不要指責,應該要讓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很多的網路性剝削都是從私密照開始,不管感情有多好、遊戲點數多迷人,在網路上絕對不能傳出私密照。

民進黨立委邱志偉強調,學校教育對未成年人扮演重要角色,會要求教育部加強宣導力道,由家長、學校和政府共建安全網。

 

圖文轉載:信傳媒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小兵立大功!社群時代下,奈米網紅或更具銷售力

立即分享:

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仍持續影響全球經濟,國際間封城頻傳,政府為了降低疫情散播,停止群聚,讓民眾有更多時間能待在家,因此直接產生民眾上網比例大幅提高。

也因為從2019年開始,各大社群媒體平台陸續推出購物系統,民眾因同儕圈的影響力進而轉換購物平台,再加上2020的疫情加持,更加深民眾對於社群媒體平台上,同儕圈的推薦和團購比過去更有吸引力,而企業若想降低溝通成本和減少被中間商抽取高額的費用,KOL行銷或許是一條可行之路。

推薦閱讀:電商品牌如何善用KOL合作提升「導購」

企業該自行培養KOL,還是找尋合作單位?

培養消費者信任需要長期性,搭配得宜已知市場的KOL將會事半功倍。近年來KOL行銷這一個商業模式成為人人都想踏入的顯學,不只是協助品牌商曝光,KOL們更希望能從轉單、導購和團購中賺取更高額收入、利用流量變現。

 

近年來KOL行銷成為顯學,不只是協助品牌商曝光,KOL們更希望能從轉單、導購和團購中賺取更高額收入、利用流量變現。
1190444068 via shutterstock

作者認為其中奈米網紅(以粉絲數1,000到10,000作為奈米網紅的分級標準)的優勢可能更比巨型網紅更具影響力,若企業主能從疫情產生的報復性消費,搭配奈米網紅的優勢,踏入這個商業銷售中進行,勢必更能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因為奈米網紅將會是企業主最可靠的銷售員。

奈米網紅的優勢,來自於:

  1. 更真實的存在,其中有可能是親朋好友同事,有可能是你現實中認識的人。
  2. 更具備溫度感,因現實的存在,互動過程中可能更清楚知道你個人在意的點。
  3. 更有社群的互動性,粉絲的黏著度比起中大型網紅,更能創造出好的 ROI(投資回報率)。
  4. 更在意產品的優劣,因為粉絲得來不易,更珍惜粉絲間的信任,產品更加會注意符合自己粉絲間的喜好。
  5. 更具備私流量價值,人與人、企業與人的連結會因為奈米網紅的互動,而產生強流量和強觸及,幫助企業更專注品牌經營和產品優化,讓用戶價值巨大化。

讓KOL成為企業主銷售的「最後一哩路」

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銷售顯學一夕間改變了行銷人員的認知,但自古以來不變的王牌銷售法則來自於具備真實、互動、溫度、專注好產品研發以及能夠掌握的通路(流量)。

但在FB和Google兩大平台中該如何讓自己的品牌和產品進到消費者家中,企業主們或許可以透過「找尋奈米網紅」來幫助企業打這最後一哩路,若認為要找尋大量的奈米網紅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溝通,那此刻開始搜尋那些公司可提供奈米網紅的商業服務吧!

推薦閱讀:粉絲數不到10萬,微網紅、奈米網紅為何夯?新創靠hashtag找到這群人的商機

KOL行銷是顯學,奈米網紅更是人人可參與的顯學,誰說小兵無法立大功,若您是奈米網紅,此時此刻雖然是社群網紅群雄並起的時代,但回歸到自古以來的銷售模式,誰說奈米網紅不能搶下一片天,只能讓企業主找明星和巨大網紅的搭配擺佈?

責任編輯:陳建鈞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圖文轉載:數位時代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路電商只能靠削價競爭?電商人妻公布四大心法,不打價格戰也能讓消費者買單!

立即分享:

網路社群要怎麼做才能不讓自己被比價,或因為價格競爭而失去消費者購買的機會呢?(示意圖/fancycrave1@Pixabay)

商業零售品牌最不希望的行銷模式,就是使用價格戰的方式和競爭對手抗衡,但是網路社群卻讓消費者更容易針對特定商品比價。不管是比價網站也好,還是網路商城內建的商品辨識比價系統,都能讓消費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便宜的同類型商品選購。要怎麼做才能不讓自己被比價,或因為價格競爭而失去消費者購買的機會呢?

在網路上銷售商品,因為無法直接讓消費者觸摸到商品,所以品牌除了在圖片或影片上,必須盡量呈現商品的原貌,以社群行銷的技巧來提升消費者購買欲望也成了必要手段。

【1】建立可信度

針對商品或服務內容,以知識性內容詮釋、專家權威的言論引用、規格化的實驗結果搭配、效能與結果的資料來源佐證……等,用第三方的說明資料來替產品內容背書,增加品牌可信度。同樣也在社群平台上提供完整的聯絡資訊、購買流程、金物流方式、售後服務內容,減低消費者對品牌的疑問。

【2】素人說服力

曾經消費過的客人,取得回饋內容的授權、影音照片、用小編取代專業模特兒拍攝產品或服務內容等,加強品牌被受眾認可的力道,藉此影響潛在消費者。

【3】多元化呈現

用實測影片、實測照片、實際呈現產品的各種樣貌、情境使用方式等,來代替或加強原本產品素材的不足。也增加產品或品牌在外部搜尋網站SEO的機會,在官方網站可以最佳化SEO的搜尋結果,在社群平台上也可用Hashtags的方式將產品關鍵字列出,以便消費者搜尋到商品內容。

【4】延伸情境感

很多時候,商業品牌將廣告內容設計得很完美、廣告投放精準、官網購買頁面也很完整,但在這些過程當中,卻忽略要將每一環重點都相扣起來。好的廣告行銷流程,是強化消費者沉浸在消費情境與體驗的作用,一檔好的廣告必須和點擊後的著陸頁面、商品頁面有所連續。假設廣告內容提供給消費者的是A情境,點入官網購買頁面後,卻是完全不同的B情境,此時就非常有可能阻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人妻圈粉心法

廣告內容的素材最好與商品頁面風格相同,才不會產生差異感。差異感太大時,容易發生在廣告流程中失去客人的危機。

作者介紹|電商人妻Audrey

出生於台灣經濟最強盛的1988年,卻在競爭最激烈的電子商務年代,脫離職場選擇創業。從部落格走到社群,致力於探討新社群行銷環境以及商業策略。曾創下單月Instagram破萬追蹤的爆紅紀錄,參與過大大小小百餘場企業內訓及講座,輔導近千名學員,並持續在社群行銷中,深度研究大環境與商業行銷的結合變化。

IG:@ec.wife

FB:電商人妻 ec.wife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悅知文化《電商人妻社群圈粉思維》(原標題:Lesson 27 阻斷被比價的四大重點)

責任編輯/連珮妤

 

圖文轉載:風傳媒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Instagram 10歲「轉大人」美食美景照漸被社運照取代

立即分享:

(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Instagram 6日將歡慶10週年,原本填滿這個社群平台的夕陽餘暉藝術照、賞心悅目冰淇淋照,隨著社會公義示威、氣候危機與疫情延燒,被更多的示威活動內容取代。(首圖取自Pixabay圖庫)

Instagram是2010年由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和克里格(Mike Krieger)創辦,成立2年用戶就多達10億,之後更因濾鏡、簡易的相片編輯以及分享工具贏得大眾青睞,用戶迅速成長。

原本這個社群平台主打饒富興味的照片,但紐約人戴維斯(Rebecca Davis)理解到,那種照片漸漸被認為不著邊際,人們開始會在「失業、生病、隔離、難過」時、在參與「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示威時,在跟進美國大選進展時,登入Instagram分享照片。

2016年戴維斯開設Rallyandrise帳號協助人們參與政治,「不是說沒時間也沒地方拍漂亮的照片,但大家或許也試著找到平衡」。

戴維斯這個帳號近月訂閱者多了1倍以上,來到2萬4000人。

5月間,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員警壓頸致死的影片傳開後,全美爆發示威,與此同時,武漢肺炎疫情讓民眾避居在家,花更多時間上網。

而現在,讓上述種種都相形失色的,是激烈的美國總統大選將在11月登場。

戴維斯表示:「大家迫切地想聽取建議和指導。」

線上請願、募款和組織成為常態,Instagram則成為這種趨勢的主要平台。

美國民權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社群媒體經理派特森(Emily Patterson)表示:「在讓用戶遵循行動連結方面,Instagram是我們最重要、最有效的平台。」她是指讓人們透過網路連署、組織示威或接觸國會成員。

在政治運動方面,Instagram訴求年輕的成年人,從青少年到30多歲這群。

派特森說,「臉書(Facebook)不只會選擇朋友和社群,還會連你的父母、室友、前男友前女友都選進來,集合了一個人認識的所有人」,「所以人們談到對他們非常重要的事情時,不會進去那個平台」。

而大家會花很多時間上Instagram,因此Instagram上社運蓬勃發展。

瑞典氣候小鬥士童貝里(Greta Thunberg)號召全球年輕人群起對抗氣候變遷時,也是透過Instagram。(譯者:鄭詩韻/核稿:嚴思祺)1091004

圖文轉載:中央通訊社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紅商機」職場調查 70%斜槓上班族:光靠當網紅活不下去

立即分享:

網路社群的崛起也造就了大網紅時代,現代的「90後」年輕人,未必每天都會看電視報章雜誌,但幾乎都會在社群網站上關注自己喜歡的網紅,「網紅經濟」也應運而生;同時許多品牌企業、政治人物,在廣告行銷空戰化的趨勢之下,也紛紛找上網紅KOL合作,可以說已經改變了現代訊息傳播與商品銷售模式,在網紅經濟的蓬勃發展下,網紅成為了一種正式的職業,許多人也選擇開啟「斜槓」人生,投入YouTube、直播、電競等行業;對此,yes123求職網特地針對上班族進行了「網紅商機VS.宅經濟與職場數位化調查」,結果於11日公布。

 

35%上班族實際投入網紅,70%坦言「行不通」

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有51.9%過半數的上班族透露,「曾有過」從事網紅工作的念頭;而其中又有34.9%有真的實際投入過;然而也有70.7%的人坦言,其實光靠網紅經營,收入根本無法過活。

以年齡為分界,想從事網紅工作的比例以「八年級生」最多,為66.9%;「七年級生」54.9%;「六年級生」46.6%;「五年級生」最少38.9%。

調查對象若有從事網紅及周邊領域工作的念頭,主要想擔任的職務依序為:「YouTuber」54.2%、「部落客」36.1%、「網站小編」27.1%,以及「直播主」19.9%、「遊戲實況主」最少,為18.7%。

「最嚮往」的網紅領域工作,又分別是:「影片、照片剪輯師」17.5%、「網路插畫家、漫畫家」16.3%、「網紅經紀人」12%,以及「貼圖設計師」11.4%、「短片導演、編劇」10.8%。

至於想投入相關工作的原因,在可複選情況下,最多是有65.1%的人認為覺得「工時具彈性」、59.6%的人覺得「工作地點自由」、覺得「工作有趣,不會無聊」的人有46.4%、「可以自由轉換正職或兼差模式」41.6%,以及覺得數位行銷「是未來職場趨勢」40.4%、認為「有賺取高薪的機會」34.9%、「對經營網路社群有興趣」26.5%,以及「可以認識世界各地的人」22.3%。

而不論想不想從事相關工作,上班族普遍覺得要在「網紅界」出頭天的關鍵,可複選下,依序為「有創意、創新能力」74.7%、「懂得包裝自己」65.3%、「幽默、搞笑」60.9%、「口條或文筆佳」55.9%,以及「凡事有獨特見解」52.2%、「長相外型」49.7%、「具備專業領域知識」45.9%。

在yes123求職網的調查中,上班族普遍嚮往網紅工作,卻對網紅入門的收入不太有信心,平均收入目標落在3萬6,000元左右。(yes123求職網提供)

 

逾8成有收看網紅習慣,最愛「專業知識分享」

調查結果指出,有高達81.6%的人有收看網紅影片的習慣,不過其中也分成56.3%「有訂閱」、25.3%「沒有訂閱」。

作為觀眾,上班族們「最偏好」的內容依序為:「專業知識分享」47.1%、「美食分享」45.2%、「旅遊心得分享」39.8%,以及「專業示範教學」38.7%、「單純開箱文分享」36%。

其他喜歡的影片內容又有「商品或服務評測」31.8%、「搞笑整人」26.8%、「居家生活花絮」24.5%、「電競、遊戲分享」23.4%,與「運動、健身」22.6%。

也有68.4%的上班族表示,曾觀看過網紅直播,其中53%願意「打賞、斗內」,每次打賞金額平均落在1,248元左右。

調查結果顯示,上班族觀眾最愛專業知識類內容。(yes123求職網提供)

 

數位轉型帶來更多職缺,人數眾多競爭也激烈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指出,由於傳統企業開始進行「數位轉型」階段,還有政治人物熱衷於「打空戰」,追求網路聲量,建構網戰「空軍」,近三年來,像是網站小編的職缺數,每年都成長15%到25%;「直播主」相關的工作機會,每年更是有五到六成的增加幅度。

而綜合以上的調查結果,楊宗斌也表示,越年輕的上班族,投入網紅界的意願越高,雖然網紅們積極爭取曝光度,但畢竟網路表演人才濟濟,想要成為最頂尖的恐非易事。

楊宗斌進一步透露,以網站小編的工作內容來看,包括議題式圖文發表、企業形象維持、客訴回應,有時候會是兼做公關部門的職務。至於直播主方面,合作對象或雇主,大多是娛樂經紀、電商銷售,或是遊戲公司,兼職的職缺較多,又有分時薪制、月薪制和按件抽成制。

「網紅商機VS.宅經濟與職場數位化調查」,是由yes123職網於201966日到619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20含)以上,且有工作的會員,有效問卷共1,280,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2.74%

以上資料引用來源:yes123求職網

 

圖文轉載:立報傳媒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