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案例經驗

網紅行銷|新手網紅被列入黑名單的5種NG狀況

立即分享:

疫情加速了網路商城、線上導購等發展,同時也有更多人看準有手機即可加入的網紅市場。新手網紅究竟應該從何起步?如何累積粉絲人氣?在聊這些以前,請先避免發生以下5種NG狀況,只要發生其中一種,都很有可能從此黑掉,再也無法吃這行飯。

繼續閱讀 “網紅行銷|新手網紅被列入黑名單的5種NG狀況”

疫情行銷|看IKEA如何運用虛擬視訊背景 讓人主動宣傳自家商品

立即分享:

5月中突發的三級警戒,讓台灣所有人生活型態瞬間改變,彷彿2020年初,全球疫情肆虐的緊急狀態。因應警戒狀態,很多人開始採取分流上班、在家工作(WFH)等策略。這時許多行銷策略、預算不得不暫停或調整。這波疫情來得又急又猛,IKEA趁勢做了相當聰明的行銷策略,一起來觀摩。

繼續閱讀 “疫情行銷|看IKEA如何運用虛擬視訊背景 讓人主動宣傳自家商品”

社群行銷|為吃免費壽司改名鮭魚?壽司郎價值千萬的超強話題行銷

立即分享:

這兩日各大社群這波「鮭魚之亂」究竟是出自何處?連鎖效應有多巨大?其實是來自日本連鎖迴轉壽司「壽司郎」的兩天特別活動,名字與鮭「ㄍㄨㄟ」魚「ㄩˊ」兩字相同者,即可折扣或免費! 鮭魚兩字同音同字享免費,同音1字享9折,同音2字享5折。結果竟然真的上百人為吃免費壽司而改名,這波活動引發聲量可謂海嘯一般鋪天蓋地。本文特此整理這波相關貼文與議題。

繼續閱讀 “社群行銷|為吃免費壽司改名鮭魚?壽司郎價值千萬的超強話題行銷”

口碑行銷|2021社群論壇趨勢 PTT式微、Dcard崛起、Facebook社團持續成長

立即分享:

口碑行銷從最原始的口耳相傳,直到網路論壇興起、PTT興盛、Yahoo奇摩知識+上線,各論壇各自做出分眾後,大家都知道大學生會看Dcard、3C看Mobile01、母嬰看BabyHome、電玩遊戲看巴哈姆特,至今已有10年多。究竟口碑是如何才能有效帶動增加業績轉換?2021有哪些口碑新趨勢?本文簡單分析與說明如下。

繼續閱讀 “口碑行銷|2021社群論壇趨勢 PTT式微、Dcard崛起、Facebook社團持續成長”


網紅行銷|想當YouTuber?Joeman分析2021經營YT的4大困境 看完再決定是否走這條路

立即分享: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不少人靠經營社群走出一條路,其中有不少人想嘗試當YouTuber,但這條路是否真的好走?是否有機會替自己賺到一桶金呢?人氣YouTuber Joeman前天發布的影片中,詳實且中肯觀察與分析2021當前經營YT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困境。

繼續閱讀 “網紅行銷|想當YouTuber?Joeman分析2021經營YT的4大困境 看完再決定是否走這條路”

2020 成長駭客年會:流量變現新動能!內容行銷的 know-how 與趨勢

立即分享:

聚集陳昭榮、楊士範、波痞、張鐵志,網羅直播、短影音、YouTube、Podcast、實體雜誌,來自各類內容媒體的他們,如何看待流量變現的趨勢?關於內容行銷的 2020 成長駭客年會精華,都在這篇文!

2020 成長駭客年會 12/1 開跑。今年因特殊的新冠疫情,讓全球趨勢有驚天動地的變革,因此年會主題為「後疫情:裂變——消費者旅程破碎×流量再造」 ,探討企業藉由 OMO 線上線下整合、AI、MarTech 的新科技技術,以及 YouTube、Podcast、直播的新影音內容行銷,打造企業的數位轉型,促成「分裂、交集、轉變」的成長契機。

INSIDE 受邀來參加 2020 成長駭客年會,整理「內容行銷」的短講重點,聚焦在直播、短影音、 YouTube、Podcast、實體雜誌等媒體內容,滿滿乾貨文給讀者收藏!

陳昭榮:直播、短影音 8 秒決勝負!

IMG_6735從鄉土劇一哥到董事長,他是阿榮嚴選創辦人陳昭榮。

「我其實不想做演員!」陳昭榮一開場就如此坦言。他說自己的夢想其實是開公司,因此他早早在 2005 年就創辦翰成數位科技公司,與中華電信合作做「影像銀行」。後來在創業這條路上起起伏伏,直到 2014 年人生重新開始,從以生鮮食品電商「阿榮嚴選」重回眾人的目光,並用直播與短影音殺出血路。

 

如果說直播像一部電影,那短影音就像預告。

陳昭榮聊起直播與短影音頗有心得。他直言,做直播前要先學會怎麼做短影音,因為要在短時間內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其實並非易事。所以時長越短越難,先學會做 15 秒的,1 分鐘的自然就上手。

陳昭榮認為製作短影音的最佳化流程——

  1. 定位:找到市場以及對這場直播有興趣的消費者名單,很重要。陳昭榮分享自己第一次到挪威做跨境直播採購鯖魚時,透過觀看直播,從後台數據拿到這批 34-45 歲的家庭主婦名單。依照這些消費者有興趣的內容做選品,找到電商的定位。
  2. 3 秒決定演算法:影片開始的前 3 秒,決定觀眾如何「認知」這部影片的內容,因此要為影片開場或首圖做消費者心理預測。例如開頭畫面是生的鯖魚,觀眾可能會想到「要煮好麻煩」,但如果畫面是已經烤好的鯖魚,觀眾可能就會忘記要「煮」這件事,而是想到「看起來好好吃」。
  3. 8 秒決定完播率:只要觀眾看超過 8 秒,就很有可能會看完!因此開頭尤其重要,一定要將最吸睛的內容放在前面。
  4. 引流:就如同「看完預告片就會想去電影院看正片」,影片作為導流的管道,最後還是要將觀眾變現才是王道。陳昭榮認為,直播是紅海,企業該投入!因為沒有投入就沒有機會,直播是有一定的帶貨能力的。重點是內容必須結合大數據抓出消費者輪廓,並且串聯供應鏈,整合商業模式,包含訂購、訂位、社群團購、訂閱,甚至是教育訓練等服務。

    透過影音,線上與線下的商業模式可以在此處被整併。

    波痞:全方面 KOL 的後疫情社群觀察

    IMG_6777深根社群十多年的網路長青樹 KOL 波痞。

    波痞是相當資深的網路工作者,從大學時期就開始經營無名小站,歷經十幾年,現在擁有個人網站、臉書、IG、YouTube 多元平台,是個全方位的「長青樹」美妝時尚 KOL。這段經歷也讓她對網路社群的趨勢頗有研究。在無名沒落後,有陣子 APP 興起,各類中小型平台種類暴增,對於 KOL 的她來說,只能每個都經營看看,並且隨時觀察趨勢。但到近期,社群平台大者恆大,中小社群平台幾乎消失,因此一定要有各大社群媒體的帳號,不然絕對沒有曝光機會。這也讓原本對影片無特別興趣的波痞,最終只能開設 YouTube 帳號來博取觀眾眼球。

    針對重點社群平台,波痞有以下觀察——

    • YouTube:平台本身黏著度較高,觀看者的性別與年齡分布廣,對錯誤與瑕疵的接受度較低。雖然演算法對長影片友善,但觀看者通常沒有耐心看完。適合業配一系列、長期販售或是腳本內容較豐富的產品。
    • Facebook:性別分布比較集中、同溫層性質高。雖然粉絲專頁的觸擊率差、社團觸及率普通,但導購效果最佳。適合文字敘述較詳細的業配商品。
    • Instagram:年齡分布比較集中(通常較小),並且有一部份使用者完全不用臉書!對額外的文字資訊不是太在乎,最在意的是漂亮高質感、如同雜誌般的照片。與使用者的互動較親近。適合品牌力強、不需要太多資訊,主力是宣傳、建立品牌印象的業配產品。
    • Blog 圖文:適合需要大量說明、體驗的產品,也因為擴散較慢,所以適合長期投放廣告、長期宣傳、適合建立 SEO 的業配產品。

    螢幕擷取畫面_2020-12-01_194620畢業於美術系的波痞,對美與時尚相當有想法。

    張鐵志:《VERSE》雜誌的文化新風潮IMG_6923擁有浪漫美學靈魂的中年創業家張鐵志。

    VERSE 是一本關於台灣深度文化的紙本月刊。創辦人張鐵志自稱自己「中年創業」,當初被一堆人不看好,認為在數位時代做紙本是不是太過「浪漫」?但事實證明,於嘖嘖募資達 300%,紙本雜誌還是活得下來,在一片荒漠中成為僅有的綠洲。 

    張鐵志觀察到新時代的需求:新創意階級的興起、資訊破碎時代對好新聞的渴望、喜歡美學/手作/體驗。這樣張鐵志找到雜誌的定位,議題探討要具深度,並且要創意玩轉「紙本的可塑性」,讓每一頁都是截然不同的體驗,創作不同於數位的感受,成為品味的象徵。

    雖說是紙本雜誌,但 VERSE 也重視社群的擴散力,在 IG 上的社群風格讓他們更被年輕人看見:S__44646421

    VERSE 也不盲從時下流行的文青小清新風格,不做大家習慣的美學,而是在視覺與文字上衝擊大眾,做出獨樹一格的嶄新突破。不只內容,VERSE 在每期也與不同的設計師合作,做聯名商品,並且推動不同於市面的訂戶限定活動,例如「與唐鳳吃早餐」。張鐵志想做全方位的文化品牌,不只會做內容,也會辦活動、做策展,給台灣人耳目一新的藝術衝擊,打開想像力的邊界。

    螢幕擷取畫面_2020-12-02_163151VERSE 的風格頗像歐洲的時尚人文雜誌。

    楊士範:Podcast 是說故事的文藝復興IMG_7015台灣 Podcast 先驅的楊士範(馬力歐)。

     

    Podcast 是 MP3 + RSS 的結合。 

    關鍵評論網創辦人楊士範本身就以《馬力歐陪你喝一杯》長年耕耘 Podcast,就他觀察,聲音在現代似乎比較容易被忽略。隨著手機螢幕越更新越大、越清晰,人們看似比較重視視覺的畫面,但從 2018 年開始,Podcast 開始漸漸成長。若 2020 是台灣 Podcast 元年,那 2019 一定是台灣 Podcast 的「黎明」,當時台灣 Podcast Club 社團成立,並且辦了第一次的實體活動,可以看出 Podcast 的能量正在醞釀中。而 2020 年大爆發,根據今年 10 月的報告,目前台灣的中文 Podcast 已有超過 5,000 檔節目!

    Podcast 在這個資訊破碎的時代,似乎是個奇異種。一個節目動輒平均 1 小時以上,但根據關鍵評論網的統計,聽完 75% 的完成率高達 81%!可見聽者通常很有耐心(或是沒手轉台)。而這項特點也反映在廣告置入上,比起影片廣告容易被消費者跳過,Podcast 的廣告非常少會被聽眾跳過。除了可能沒手轉台(聽眾一邊開車一邊收聽等)之外,廣告通常是主持人親自唸的口播稿,聽眾對主持人也通常有高度的信任感,因此不容易被反感而跳過。

    根據這樣的特性,楊士範非常建議品牌投入 Podcast 的製作,或撥廣告預算在此身上。但廣告必須是長期、非時效性的,因為聽眾習慣去聽以前製作的節目,所以太具一次性質的廣告非常不適合在 Podcast 中置入。

    螢幕擷取畫面_2020-12-02_164633楊士範經營的《馬力歐陪你喝一杯》已經第四季啦!

    核稿編輯:Chris 

     

    圖文轉載:INSIDE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