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頻道「眾量級 CROWD」曾是台灣最受歡迎的情侶型 YouTube 頻道之一,由 Andy(王崇睿)與張家寧於 2016 年共同創立,內容以情侶日常、挑戰、惡作劇為主,吸引超過 200 萬訂閱者。然而,2024 年底,兩人宣布分手,隨後爆發股權爭議,引發社會關注。本文整理相關事件,提供詳細背景資訊與發展進程。
相關數字紀錄
- YT個人頻道訂閱人數從原本70幾萬暴漲至120萬,持續上升ing(補:發文當下已122萬)
- 爆料影片發布1天內突破637萬次觀看,已成為今年度最高觀看影片
- 留言抖內支持金額推估已破百萬
女主IG從68萬掉至63萬,持續下降ing
原頻道一日掉粉12萬人
一、頻道發展與分手公告
1. 頻道創立與發展
2016 年,Andy 和家寧共同創立「眾量級 CROWD」,初期以情侶日常互動為主,並加入挑戰影片、整人企劃等元素,迅速吸引大量粉絲。由於內容有趣且真實,頻道在短時間內獲得極高的關注,並且成為台灣 YouTube 界代表性的情侶頻道之一。
在巔峰時期,「眾量級」的訂閱數突破 200 萬,每支影片平均觀看數十萬次,甚至超過百萬次。Andy 與家寧也因此獲得許多商業合作機會,經營副業並擴展品牌影響力。
2. 分手公告
2024 年 10 月 26 日,Andy 與家寧於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發布聲明,正式宣布分手,並表示雙方已經討論過未來規劃,頻道將會停止更新。當時,兩人未對外說明具體分手原因,僅表示是「個性不合」、「雙方有不同的目標與規劃」。
消息一出,引發大批粉絲熱議,許多人感到震驚與不捨,但當時並未有明顯的爭議發生。
二、股權爭議爆發
1. Andy 指控家寧與家人不當對待
2025 年 3 月 11 日,Andy 在個人 YouTube 頻道發布長達 40 分鐘的影片,公開指控家寧及其母親涉及多項不公正行為,主要包括:
(1) 股權分配不公
Andy 表示,頻道成立初期,他與家寧共同經營,但後來家寧母親成立了「群海娛樂股份有限公司」,Andy 只被分配到 25% 股份,家寧與其母親則持有 75%。
(2) 低薪問題
Andy 透露,在頻道經營期間,他的月薪僅 3 萬至 5.5 萬元,與頻道高額收益不成比例。他認為自己貢獻了大量創意、剪輯與拍攝工作,但未獲得合理報酬。
(3) 無法查帳
Andy 指出,他從未被允許查閱公司的財務帳目,對於收益如何分配、廣告收入與業配合作的實際金額毫無所悉。
(4) 頻道管理權限遭移除
分手後,Andy 發現自己被移除「眾量級 CROWD」的 YouTube 頻道與社群帳號管理權限,無法再進入頻道後台。
(5) 遭解除公司董事職位
Andy 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被家寧母親解除公司董事職位,喪失對公司的發言權。
(6) 股權「借名登記」爭議
家寧母親聲稱,Andy 持有的 25% 股權只是「借名登記」,要求他歸還股份,導致 Andy 面臨法律風險。
(7) 商標問題
Andy 發現「眾量級」的商標已由家寧母親以個人名義申請,而非以公司或共同創辦人名義。
(8) 經濟來源被切斷
分手後,Andy 表示自己收入來源中斷,被迫重新開始個人頻道,希望透過影片揭露真相。
三、網友反應與影響
Andy 的影片發布後,引發廣泛討論,許多網友對他的處境表示同情,並質疑家寧及其母親的行為是否涉及不當操控公司權益。幾個主要趨勢如下:
- 支持 Andy:許多粉絲認為 Andy 被不公平對待,並呼籲他採取法律行動。
- 質疑家寧母親:網友對家寧母親的角色感到不滿,認為她過度干預頻道與股權分配。
- 個人頻道訂閱暴增:在影片發布後短短幾天內,Andy 的個人頻道訂閱數從數十萬暴增至超過百萬。
- 家寧方面沉默:截至目前,家寧及其家人尚未公開回應 Andy 的指控。
四、法律與專家分析
針對本次股權爭議,法律專家提供以下分析:
- 股權分配問題:若 Andy 能證明自己在公司成立時對頻道的貢獻,可能可主張股權應重新分配。
- 查帳權益:作為股東,Andy 依法有權查閱財務報表,若被阻止可向法院提出股東查帳訴訟。
- 董事職位解除:若 Andy 未簽署相關同意文件,公司單方面解除其董事職位可能違法。
- 商標爭議:若 Andy 能證明「眾量級」品牌由他共同經營,則可主張商標權屬爭議。
五、未來發展與可能結果
目前,事件仍在發展中,未來可能發生以下情況:
- 家寧公開回應:如果家寧或其母親對 Andy 的指控做出回應,可能進一步引發輿論戰。
- 法律訴訟:若雙方無法協商解決,Andy 可能會提告,進一步影響頻道未來發展。
- 頻道最終去向:由於 Andy 已無管理權限,「眾量級 CROWD」的未來仍不明朗。
結論
「眾量級 CROWD」從甜蜜情侶頻道到分手、再到股權爭議,這場風波暴露了 YouTube 產業內部的管理與財務問題。本案提醒所有創作者,在合夥創業時應重視股權分配、財務透明與法律保障,以免未來發生類似糾紛。
目前,本案仍在發展中,外界期待家寧方面的回應,以及後續的法律進展。我們將持續關注事件發展,並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