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自然口碑效應,比名人代言有用!

girls 685787 1280 compressor

girls-685787_1280-compressor

引發自然口碑效應,比名人代言有用!

【撰文者:鄭緯筌】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 針對臺灣地區使用網路的消費族群進行「網路社群口碑需求」調查發現,高達81%的消費者在購物前,有使用網路搜尋口碑訊息的習慣,前三名分別為「社交網站(45.8%)、討論區(44.7%)、部落格(33.1%)」,其中男性偏好「討論區」,女性則偏好「社交網站」。

根據資策會MIC的調查發現,國內有50.4%的男性較偏好在「討論區」交流口碑訊息,其次為「社交網站(46.3%)、部落格(26.7%)」, 而45.3%的女性則以「社交網站」為搜尋口碑訊息的主要管道,其次為「討論區(38.9%)、部落格(39.7%)」。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陳泱璇表示,目前國內消費者的口碑訊息交流,仍然集中在訊息交換頻次較高的社群網站,消費者習慣依據商品屬性選擇信任不同的口碑訊息管道,所以企業應該要瞭解消費者的網路搜尋口碑需求及習性,作為新產品上市或年度行銷策略規劃的重要參考資訊。

進一步針對年齡層分析發現,19歲(53.2%)以下與40歲(46.6%)以上的消費族群都以「社交網站」為主要的口碑訊息搜尋管道,20-29歲(50.2%)與30-39歲(52.2%)都偏好在「討論區」搜尋口碑訊息。

資策會MIC調查消費者對口碑訊息來源的信賴度結果顯示,有將近八成的消費者最信賴「身邊家人朋友心得分享(77.7%)」,其次為「社交網站朋友心得分享(44.8%)、討論區網友心得分享(44%)、評比網站網友評價(34.0%)」。

此外,由名人、知名網友及部落客的推薦心得分享,或討論區小編/版主介紹的商品,信任度都不超過25%,甚至名人推薦(12.2%)信任度還不如知名網友及部落客(24.1%)。

資策會MIC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於身邊人士心得分享的信任度,遠高於品牌網站及知名人士的推薦分享,未來企業可考量如何從產品使用功能及服務,引發消費者的自然口碑效應,其信任效果將會高於以行銷訴求所產生的品牌推薦口碑。

在消費者網路社群口碑品項需求方面,資策會MIC的調查顯示,有超過八成的消費者習慣在網路社群搜尋3C產品(82.7%)、其次為「美食 (61.3%)、旅遊(49.1%)、美妝品(38.8%)、家電(36%)」,其中男性以「3C產品」的需求度最高,女性則以「美食」口碑需求度最高。

 

[icons size=’fa-2x’ custom_size=” icon=’fa-external-link-square’ type=’normal’ position=” border=’yes’ border_color=” icon_color=” background_color=” margin=” icon_animation=” icon_animation_delay=” link=” target=’_self’]  原文出處

 

吉卜力也得搞好行銷

maxresdefault compressor

maxresdefault-compressor

吉卜力也得搞好行銷

 

在日本,多數的動畫工作室只聘請少數的正式員工,其餘作畫人員則是類似派遣雇員、在專案的期限內僱用;為了收入穩定也需要增加動畫的產量或是製作知名漫畫作品的動畫。從顧及影片品質的角度來看,吉卜力平均一到兩年才有一個作品產出、且有300名正式員工的規模(製作鋼彈系列動畫的SUNRISE也只有224人),可以說是動畫工作室的理想形態,但缺點就是人事成本高且背負著不能失敗的風險。

鈴木敏夫就曾說過,即使「風起」累積約120億日元的收入,但工作室的收支仍然是赤字。宮崎駿的影片都如此,就更不用說其他導演的作品了。      

吉卜力成立於1985年,在1984年動畫《風之谷》的成功後,以宮崎駿為首的製作團隊在德間書店的出資下被保留成為吉卜力工作室,專心創作長篇動畫。製作人鈴木敏夫除了撮合德間書店的出資,也是吉卜力動畫的重要推手。從電影的票房來看,早期的《風之谷》、《天空之城》與《龍貓》等片,當時在日本院線的累積觀影人次其實都沒有超過100萬人次,票房也不到10億日元(跟《風之谷》同年度上映的哆拉A夢電影則有16億票房)。      

一直到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觀影人次才突然增加到200萬以上,此後維持此態勢,到了2001年的《神隱少女》甚至達到2300萬的觀影人次,票房累積超過300億日元,至今仍然是日本電影史上的票房冠軍(第二、三名分別是《鐵達尼號》跟《冰雪奇緣》,前十名中只有四部是日本國產電影,三部出自吉卜力,剩下一部則是《大搜查線2》)。   過去吉卜力把全部心力放在影片的產出,認為好作品自然就會有好成績。但從《魔女宅急便》開始,鈴木敏夫認知到宣傳與行銷的重要性,先是尋求日本TV的協助,在該台節目中宣傳新片,並在影片上映前後播放宣傳廣告;該片也是第一次吉卜力與協贊廠商合作,找來符合影片形象的黑貓宅急便公司,以電影預告作為公司形象廣告的方式宣傳 。      

以魔女一片作為先例,有別於當時多數電影或動畫公司尋找協贊廠商出資,鈴木敏夫清楚劃分出資企業和協贊企業。出資企業多為媒體業,例如出版物交由德間書店、電視的播放權是給日本TV、廣告公司則是提出吉卜力的關聯商品企劃(如龍貓的麵包)尋找願意贊助合作的廠商,每個出資企業在自己的領域內都能夠將吉卜力的動畫作為自己的商品販賣;而協贊企業因為不用負責全部資金,對影片的干涉自然也下降,在這之後多部吉卜力作品也是維持一個作品一個協贊企業的方式宣傳。      

這樣的模式到《神隱少女》時擴大變得更完整,除了出資公司增多(如迪士尼和三菱商事),同時也利用出資企業旗下的子公司(如LAWSON便利商店和雀巢)進行宣傳。這種「什麼領域的企業就做什麼事」的出資方式,幫助吉卜力保持製作上的獨立並達到影片行銷的效果。  

 

[icons size=’fa-2x’ custom_size=” icon=’fa-external-link-square’ type=’normal’ position=” border=’yes’ border_color=” icon_color=” background_color=” margin=” icon_animation=” icon_animation_delay=” link=” target=’_self’]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