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銷圈常常會看到一些小品牌抱怨——「KOL怎麼都不願意跟我們分潤合作?只想拿一次性的業配費?」甚至還酸言酸語地說:「是不是對自己的轉單沒信心?那些數字根本是假的吧?」
老實說,看到這樣的言論真的有點讓人哭笑不得。
你去百貨公司櫃上,櫃哥櫃姐推銷商品,都是有底薪加抽成的;
而你現在找的是一個已經有穩定粉絲基礎、具備商業影響力的人來幫你賣貨,
卻把「提供產品試用」當作一種「分潤福利」,說實話,真的有點本末倒置。
無論是業配廣告還是開團分潤,只要牽涉到「推薦」,
KOL 本人都在消耗他與粉絲之間的信任值。
-
業配廣告,還能說是一則演出、一段內容製作。
-
但開團帶貨,則讓粉絲自然認定「這是你真心愛用的產品」。
這個時候,一旦產品本身有問題,對KOL帶來的反噬遠比一則普通廣告大得多。
以下是「普通業配」與「團購分潤」兩種合作方式的比較
為什麼你找不到人合作?問題可能出在產品本身
當你主張:「這是低風險合作,KOL賣了才賺」
看似合理,其實只是把所有風險推給對方。
萬一產品有瑕疵、客服處理不良、出包延遲、甚至涉及法律糾紛——
品牌最多賠償或退款,改個名字再出來就是。
但KOL呢?
一旦背上「推薦賣出有問題商品」的記錄,帳號名聲毀了,粉絲信任沒了,長期經營的聲譽也跟著崩壞。
品牌可以換個名稱重新開始,
KOL能怎麼辦?換張臉?換個身分從頭來?不可能。
合作是雙向的,不是情緒勒索
想讓創作者願意帶貨,請你先想清楚:
-
你的產品是否經得起長期推薦?
-
你的售後流程、客服處理、使用體驗是否完善?
-
你對 KOL 的報酬結構,是否合理匹配他要承擔的信任風險?
這不是一場誰該讓誰的遊戲,
而是一場對品牌與聲譽都要求「極度透明、可控、誠實」的合作。
不懂這一點,只會讓真正有價值、
有影響力的創作者離你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