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電商只能靠削價競爭?電商人妻公布四大心法,不打價格戰也能讓消費者買單!

網路社群要怎麼做才能不讓自己被比價,或因為價格競爭而失去消費者購買的機會呢?(示意圖/fancycrave1@Pixabay)

商業零售品牌最不希望的行銷模式,就是使用價格戰的方式和競爭對手抗衡,但是網路社群卻讓消費者更容易針對特定商品比價。不管是比價網站也好,還是網路商城內建的商品辨識比價系統,都能讓消費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便宜的同類型商品選購。要怎麼做才能不讓自己被比價,或因為價格競爭而失去消費者購買的機會呢?

在網路上銷售商品,因為無法直接讓消費者觸摸到商品,所以品牌除了在圖片或影片上,必須盡量呈現商品的原貌,以社群行銷的技巧來提升消費者購買欲望也成了必要手段。

【1】建立可信度

針對商品或服務內容,以知識性內容詮釋、專家權威的言論引用、規格化的實驗結果搭配、效能與結果的資料來源佐證……等,用第三方的說明資料來替產品內容背書,增加品牌可信度。同樣也在社群平台上提供完整的聯絡資訊、購買流程、金物流方式、售後服務內容,減低消費者對品牌的疑問。

【2】素人說服力

曾經消費過的客人,取得回饋內容的授權、影音照片、用小編取代專業模特兒拍攝產品或服務內容等,加強品牌被受眾認可的力道,藉此影響潛在消費者。

【3】多元化呈現

用實測影片、實測照片、實際呈現產品的各種樣貌、情境使用方式等,來代替或加強原本產品素材的不足。也增加產品或品牌在外部搜尋網站SEO的機會,在官方網站可以最佳化SEO的搜尋結果,在社群平台上也可用Hashtags的方式將產品關鍵字列出,以便消費者搜尋到商品內容。

【4】延伸情境感

很多時候,商業品牌將廣告內容設計得很完美、廣告投放精準、官網購買頁面也很完整,但在這些過程當中,卻忽略要將每一環重點都相扣起來。好的廣告行銷流程,是強化消費者沉浸在消費情境與體驗的作用,一檔好的廣告必須和點擊後的著陸頁面、商品頁面有所連續。假設廣告內容提供給消費者的是A情境,點入官網購買頁面後,卻是完全不同的B情境,此時就非常有可能阻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人妻圈粉心法

廣告內容的素材最好與商品頁面風格相同,才不會產生差異感。差異感太大時,容易發生在廣告流程中失去客人的危機。

作者介紹|電商人妻Audrey

出生於台灣經濟最強盛的1988年,卻在競爭最激烈的電子商務年代,脫離職場選擇創業。從部落格走到社群,致力於探討新社群行銷環境以及商業策略。曾創下單月Instagram破萬追蹤的爆紅紀錄,參與過大大小小百餘場企業內訓及講座,輔導近千名學員,並持續在社群行銷中,深度研究大環境與商業行銷的結合變化。

IG:@ec.wife

FB:電商人妻 ec.wife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悅知文化《電商人妻社群圈粉思維》(原標題:Lesson 27 阻斷被比價的四大重點)

責任編輯/連珮妤

 

圖文轉載:風傳媒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社群行銷|《艾蜜莉在巴黎》值得一學的10個社群工作觀點

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近期榮登Netflix全球點閱第一美劇殊榮,劇中女主角艾蜜莉自美國被調至法國巴黎擔任社群行銷一職,而她也在劇中大量使用Instagram作為經營個人與工作上的重要工具。撇開誇張劇情與奢華CHANEL衣著,劇中點出不少身為行銷相關行業值得一學的工作觀點,本文將一一分析介紹以下觀點。

繼續閱讀 “社群行銷|《艾蜜莉在巴黎》值得一學的10個社群工作觀點”

Instagram 10歲「轉大人」美食美景照漸被社運照取代

(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Instagram 6日將歡慶10週年,原本填滿這個社群平台的夕陽餘暉藝術照、賞心悅目冰淇淋照,隨著社會公義示威、氣候危機與疫情延燒,被更多的示威活動內容取代。(首圖取自Pixabay圖庫)

Instagram是2010年由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和克里格(Mike Krieger)創辦,成立2年用戶就多達10億,之後更因濾鏡、簡易的相片編輯以及分享工具贏得大眾青睞,用戶迅速成長。

原本這個社群平台主打饒富興味的照片,但紐約人戴維斯(Rebecca Davis)理解到,那種照片漸漸被認為不著邊際,人們開始會在「失業、生病、隔離、難過」時、在參與「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示威時,在跟進美國大選進展時,登入Instagram分享照片。

2016年戴維斯開設Rallyandrise帳號協助人們參與政治,「不是說沒時間也沒地方拍漂亮的照片,但大家或許也試著找到平衡」。

戴維斯這個帳號近月訂閱者多了1倍以上,來到2萬4000人。

5月間,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員警壓頸致死的影片傳開後,全美爆發示威,與此同時,武漢肺炎疫情讓民眾避居在家,花更多時間上網。

而現在,讓上述種種都相形失色的,是激烈的美國總統大選將在11月登場。

戴維斯表示:「大家迫切地想聽取建議和指導。」

線上請願、募款和組織成為常態,Instagram則成為這種趨勢的主要平台。

美國民權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社群媒體經理派特森(Emily Patterson)表示:「在讓用戶遵循行動連結方面,Instagram是我們最重要、最有效的平台。」她是指讓人們透過網路連署、組織示威或接觸國會成員。

在政治運動方面,Instagram訴求年輕的成年人,從青少年到30多歲這群。

派特森說,「臉書(Facebook)不只會選擇朋友和社群,還會連你的父母、室友、前男友前女友都選進來,集合了一個人認識的所有人」,「所以人們談到對他們非常重要的事情時,不會進去那個平台」。

而大家會花很多時間上Instagram,因此Instagram上社運蓬勃發展。

瑞典氣候小鬥士童貝里(Greta Thunberg)號召全球年輕人群起對抗氣候變遷時,也是透過Instagram。(譯者:鄭詩韻/核稿:嚴思祺)1091004

圖文轉載:中央通訊社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紅行銷|業配千篇一律令人反感?人氣YouTuber劉芒讓粉絲與廠商雙贏的「3不策略」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消費者每天接受的廣告訊息至少百來條,而業配影片也早已不再新奇,如果提出大綱需求時總是依樣畫葫蘆,嗅覺敏感的消費者一旦察覺這又是一支千篇一律的業配影片,可能觀看不到10秒,就會因為感到無趣而直接關掉(首圖來源:劉芒粉專)

 

但對廠商來說,好不容易撥了預算找到KOL幫產品曝光,網友不願理解商品還直接被扣上無聊業配的標籤;且影片行銷在現今是個顯學,不跟上潮流就等著被甩在過去式,又是不做不行的一門學問,實在是既無奈又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有三個方法可以突破此困境!

以2020爆紅的人氣YouTuber劉芒為例,看看這位搞怪美女是如何運用創意,將業配內容轉化為有趣的影片,讓粉絲買單、產品也達成良好曝光的效果。

 

以下兩支劉芒拍攝的影片便用了這三不,推薦先看影片再繼續往下看:

 

《愛神來了怎知道!10個要比平常加倍漂亮的時刻》

&feature=youtu.be&ab_channel=%E5%8A%89%E8%8A%92

 

《三十而已VS.垂垂老矣!10個巨顯老的小細節》

&feature=youtu.be&ab_channel=%E5%8A%89%E8%8A%92

 

 

◼︎第一 標題「不」放關鍵字

在許多網路行銷教戰手冊中,常常可以看到建議標題一定要破題放好放滿關鍵字,在標題上直接放入產品固然可以達成SEO效果,但你有想過,實際上願意點進去觀看的粉絲會有多少人呢?

 

在劉芒的這兩支影片中,從標題中完全看不到產品相關的關鍵字,連建議你使用保養品、美妝產品都看不到。但切入點完美切種TA在意的議題-希望自己漂亮、希望自己不要顯老。

 

必須提醒的是,這並不是要KOL配合偽裝這不是一部業配影片,而是讓觀眾降低心理的防衛機制,到了業配環節,該說清楚講明白的地方還是必須好好說明。

◼︎第二 「不」要大肆宣揚產品多棒多好用

在KOL行銷階段,如何讓消費者知曉並願意記住才是重點。

如果長篇大論講述產品有多好有多讚,就算消費者有耐心地看完了第一遍,不到三分鐘,消費者就會因為這些訊息實在太過繁雜負擔而自動遺忘。

 

在劉芒的影片中,大約近20分鐘的影片,一直到第10~12分鐘才正式進入廠商的商品介紹,前面是真的認認真真的在講述本次主題,讓觀眾認同後,再自然地將商品帶入話題中。

 

這種做法與業配天王HOWHOW的無厘頭出其不意並不相同,但同樣能讓觀眾在充分得到想要的娛樂或資訊後,再自然的接受產品訊息,而不會有被騙來看廣告的負面心情。

 

◼︎第三 「不」要置入產品導購連結

這一招或許會讓許多廠商感到疑惑,不放連結,消費者怎麼進到導購頁面呢?

換個方式問:與KOL合作時,你是希望被知道產品有找某某網紅合作並高機率就此止步?

還是希望合作KOL的粉絲在知道產品後因好奇而主動進行搜尋、順帶更理解產品周遭的相關資訊與背後的品牌呢?

 

在劉芒影片中,最多只是在下方資訊欄的底部放上清楚的資訊,這樣做可避免消費者有受到強迫推銷的不良感覺,也能讓有興趣的粉絲可以主動去找到想要的資訊。

引導消費者主動搜尋更加分!

 

除了這三不,劉芒也運用了獨特的幽默感與主持功力,展現個人魅力創造一支支生動有趣的影片,成為每一位粉絲的閨蜜好姊妹,也將廠商的產品用最適合她的方式推薦給粉絲們。

 

最後提醒:業配影片不應千篇一律,獨特的內容才更能從資訊的大海中勝出。

除了上述三不外,也建議業者在與KOL合作選定主題時,不需一味迎合時事議題。

 

 

一般業配套路▶︎置入標題關鍵字、8成內容介紹產品、放產品連結

 

建議有效作法▶︎拿掉標題關鍵字、8成內容包裝議題與鋪陳、不帶產品連結

 

 

劉芒熱門影片主題分別是:

 

《全身上下最豪的10顆富貴痣》

&t=331s&ab_channel=%E5%8A%89%E8%8A%92

 

《成功率100%最強拜月老之術!手把手教你列出最完美真命天子天女清單》

&ab_channel=%E5%8A%89%E8%8A%92

 

《官方數據熱騰騰駕到!交友軟體上12星座的12項秘密》

&t=694s&ab_channel=%E5%8A%89%E8%8A%92

 

《最好命那種!10條萬裡挑一的最讚手相》

&t=659s&ab_channel=%E5%8A%89%E8%8A%92

 

《挑老公看耳朵!無法作弊所以很準之耳相攻略》

&ab_channel=%E5%8A%89%E8%8A%92

 

《只要有其中3個就是最欠嫁那種!10個精品級大優點-上集》

&ab_channel=%E5%8A%89%E8%8A%92

 

這幾支影片,題材並非流行熱門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搞笑短片等,反而是有點冷門的題材,但劉芒運用了自己獨特的幽默感與創意去整合題材,使影片受到粉絲歡迎。

 

配合KOL本身調性,選擇與日常息息相關、卻少有人拍攝提及的題材,讓KOL以獨到的特色去做演繹,並將消費者最初的防衛機制降到最低,才能真正借力使力去吸引到觀眾的眼光,也更能替你的產品帶來最大的效益。

 

 

 

|About 劉芒

2020年爆紅Youtuber,2018年開始經營Youtube頻道,曾任美麗佳人雜誌的時尚編輯,其獨特的幽默感與自然不做作更替她帶來另一個稱號:搞怪美女。在鏡頭上沒有包袱的大翻白眼、說些閨蜜間才會講的實話,讓女孩們都直呼好想有這樣的朋友,成為爆紅主因之一。

 

Facebook

Instgram

Youtube

美麗佳人專欄

 


社群行銷|迷因是什麼?如何用迷因經營社群 形成強大擴散力?

迷因到底是什麼?迷因起源為何?從何而來?其實迷因不算很新鮮的事物,但多數人對其內容與定義不太清楚。迷因英文為meme,近兩年風行於FacebookInstagram上的「梗圖」+「引起共鳴的文字」是目前廣為人知的迷因內容,約18-30歲間的青年世代對於迷因的掌握、領悟理解力&創造上最為盛行。本文將針對迷因之由來與應用做說明與引用範例

 

更多迷因相關文章

善用「迷因行銷」,Gucci 創新品牌形象、引爆話題(今周刊)

你知道什麼是「迷因」嗎?(medium by 陳和謙)

 

 

 

 

迷因=梗圖?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迷因就只是一張有梗的圖片,實際上迷因更接近於大量二創內容,因應不同時空背景,套用同張圖片(ex.黑人抬棺)、同句型之造樣造句(我就爛)之類,都算是被大量二次創造並廣於流傳的內容。

 

約2011-2015,類似迷因概念的梗圖不斷被國外有才網友持續二創。其中最常見為以下畫風類型的圖案,內容大多為生活&社會觀察、兩性議題等,加上幾位持續翻譯其梗圖內容的大大ex.好色龍翻譯: Tony Tsou 等人,梗圖文化快速蔓延於台灣社群。

來源 好色龍

 

 

 

 

來源 好色龍

 

 

近兩年,更多被大量二創的系列迷因,像是「我就爛」、美國隊長或是黑人抬棺都是經典。

 

下圖是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運用「我就爛」迷因圖所製作的貼文,高達9.2萬人按讚,主因除了使用迷因梗外,最主要是因購買原圖版權而被網友推爆。創下公部門粉專貼文自然觸及紀錄(扣除政治人物粉專外)

 

我就爛 迷因由來

說明:迷因圖上半部分使用帶有消沉、頹廢,下半部分採用燦爛笑容的形象,多用在對同一事物觀點不同,形成完全自暴自棄、放棄治療的情境。

2019 年 10 月 29 日在 Reddit 上由 nikkuson 首次貼出英文版本之迷因圖,此迷因圖來源於悠久的「At first i was like …」之變體,原迷因格式強調過去的我及現在的我之對比。此迷因在 11 月底由未知來源之網友改編為中文版,在各社交網路廣泛散播。(引用自迷因維基

 

 

黑人抬棺則是影片迷因,這系列起因於來自非洲地方的喪葬樂隊,

特色是在葬禮時將棺材抬起跳舞,後被國外網友改成電子音樂後瞬間爆紅。

 

黑人抬棺 迷因由來

抬棺舞(Coffin Dance)為西非國家迦納的葬禮文化,與許多地區文化差異常做為迷因素材。最近一次迷因起源自 2020 年 2 月影音社群抖音,在 3 月底 4 月初時在臺灣華語社群迅速爆紅(引用自迷因維基

 

 

完整影音

 

 

跟時事極快的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便迅速跟風做了這張圖,同樣獲得極高按讚留言分享。

 

 

 

 

迷因為何有強大擴散力?有梗+有趣+共鳴

迷因之所以能廣為流傳,主因在於創造共鳴

有共鳴才能令人在會心一笑之餘,會想分享至個人FB或IG限動,

一個成功的迷因需具備這些要素,缺一不可。

 

 

 

前幾個月被網友瘋狂改內容的美國隊長迷因系列也是如此,

即使原梗圖大家不一定熟悉或了解由來,依然可被翻玩、改編,

這也是迷因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

美國隊長 迷因由來

此迷因圖來源於漫威電影宇宙中《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 (2014) 及《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 (2019) 電影橋段。此迷因通常套上許多已存在、過時的哏,搭配上述故事背景,營造出講錯話、不好笑遭圍毆之場景。(引用自迷因維基

迷因如何運用於社群行銷?

迷因能快速跟風時事而有極高影響與擴散力,腦筋動得快的小編看準這點製作相關圖文。

相較影片製作成本過高,只需要改文字內容的迷因相對簡單易上手。

剛提到的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就是運用迷因行銷的高手小編。

 

一般來說,迷因梗較適合18-30歲族群較;若受眾年齡層偏高,恐不適合此類型貼文內容。

 

 

另一公部門單位:NPA 署長室也是運用迷因梗圖創造話題的佼佼者,

下圖兩女一貓也是前陣子國外瘋狂改圖的系列迷因。

 

 

女人吼貓 迷因由來

這隻六歲的貓是近年在網路爆紅的「女人吼貓」迷因的來源,他的名字叫「斯瑪奇」(Smudge),Instagram追蹤人數超過一百萬,他跟主人米蘭達‧斯蒂拉鮑爾(Miranda Stillabower)住在加拿大渥太華。2018年,米蘭達第一次在Tumblr分享斯瑪奇淡定看著餐桌上蔬菜的照片,照片註解寫著「他不喜歡吃蔬菜」,這張照片成為斯瑪奇的代表作,迄今為止獲得超過13萬個讚和轉貼,但這還只是開端。

2019年,一名Twitter網友突發奇想,讓《比佛利嬌妻》(Real Housewives of Beverly Hills)的泰勒‧阿姆斯壯(Taylor Armstrong)憤怒地對著挑食的斯瑪奇嘶吼。隨後,一個迷因就這樣誕生了。各個論壇的網友開始為照片配上各種註解,而「女人吼貓」迷因也以繪畫、漫畫、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出現。(引用自MPlus

 

 

 

 

 

國際首次迷因戰爭:中泰大戰

武漢肺癌疫情中,中泰大戰是其中一段插曲,

這波網路筆戰讓大家見識到泰國網友的迷因之力有多厲害,

也讓大家見識到迷因力=社群實戰力。

 

 

中泰大戰詳細說明影片

 

結論

迷因行銷也就是跟風時事梗的一種,只是對於時事之掌握程度高低,

若受眾年齡層低+產業類型合適,迷因行銷確實值得多加利用。

 

看中迷因強大擴散力(且難以查證來源),

有公司專門製作相關迷因梗圖去攻擊、詆毀對手,

甚至流傳於LINE群組中發佈。

 

這些圖片看似無害,久而久之卻也能成功達到洗腦目的,

看似無害的揶揄,看久了會對一些人事物改觀由紅轉黑,

迷因之力不可不慎,認識其威力並駕馭後,對社群經營有利無害。

來源 好色龍

 

 

 

 

本文版權為GEMarketing所有,註明出處與原文連結歡迎轉載。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紅行銷|5位40歲以上 自媒體經營傑出的大叔網紅KOL

一般人印象中,KOL、網紅大多是20-30歲女性或男性居多,例如正妹直播主、YouTuber等,男性市場看似小眾,實際上卻有好幾位大叔網紅在各專業領域也有不小市場與十分精準的粉絲。這篇跟大家介紹5位台灣經營自媒體有聲有色,年紀超過40的熟男大叔網紅KOL。

繼續閱讀 “網紅行銷|5位40歲以上 自媒體經營傑出的大叔網紅KOL”

社群經營|廣告、無興趣內容過多?優化Facebook內容的5種方法

臉書從2008年在台灣成為最多人使用的社群軟體後,10多個年頭過去,使用人數、黏著度已超過全台一半人口,各種功能從接收新聞資訊、follow網紅、看朋友動態、商品買賣、活動揪團、發表政治立場、看影片應有盡有。但同時,也有不少年輕人離開,使用重心轉移至IG。為何會轉移重心,除了年齡層提昇,主因包括:垃圾訊息過多、廣告氾濫。

 

相關新聞

為什麼年輕人都不用Facebook 了?問題出在父母和廣告- INSIDE

 

 

 

今年開始,入境美國需審查網路社群帳號才可進入。或許你會認為:個人FB想發什麼是我的自由,在網路上,自由不可無限上綱,一言一行皆需負責,

相關新聞

申請美簽 6月起須提供社群帳號

 

以下5種方法,幫助讓你的個人FB不再充滿廣告與不感興趣的內容訊息&不漏接重要朋友動態:

 

1.定期「取消追蹤」好友

很多人會以「加好友」作為實際見面聊天後,認識朋友的方式,或是看到某個朋友的朋友分享了某些你認同的內容,而按下「加入好友」。

 

不少人加完後從此不再聯繫,但不知為何,FB演算法老是跳出這些人的動態,可能是因共同好友按讚,或是曾經停留在這位不熟好友某動態較久,導致一直看到他的動態。

 

很多人因為不想造成日後某天見面尷尬而不刪好友,結果不重要內容逐漸堆滿塗鴉牆,於是臉書動態塗鴉牆上內容越來越無聊,越來越不想用,導致錯失許多重要消息。

 

◼︎解決方法:

只要滑到右上角,選擇「取消追蹤XXX」或是「「取消追蹤XXX30天」即可,從此不再有看到不想看的動態煩惱。

 

2.減少按「友情讚」

臉書很聰明,但又沒有那麼聰明。他無法判斷哪些粉專邀請你按讚,但其實你內心根本就不想,只是礙於跟這個人還算有交情而按,後續就會一直看到這些根本沒興趣的動態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當你按下某篇新聞讚時,你的臉書好友也會看得到你點了某篇貼文,或是在某篇新聞下方留言的內容,有些政治立場內容也許你不想讓朋友看到,這對形象容易產生影響。

 

◼︎解決方法:

如何取消粉專按讚?

若要對粉絲專頁收回讚:

  1. 點擊動態消息中的粉絲專頁名稱或搜尋粉絲專頁,即可前往該粉絲專頁。
  2. 將滑鼠移到粉絲專頁封面相片下的 已說讚上方。
  3. 從下拉式功能表中選擇收回讚。

 

3.定期檢視個人FB動態

很多時候我們常會發些記錄當下開心的照片,例如跟誰外出旅行、去哪吃飯打卡等,而這些也是我們被記錄下來的方式。

 

或是外出吃飯時,被打卡送一盤肉、一瓶飲料等行銷方式吸引而想說:好吧按個讚也好,殊不知這些也成為FB記錄你喜好的管道之一。

 

◼︎解決方法:

如何查看個人檔案向 Facebook 非好友用戶顯示的模樣?

您可以查看個人檔案向 Facebook 非好友用戶顯示的模樣。

若要使用「檢視角度」工具:

  1. 點擊動態消息左上方顯示的姓名。
  2. 點擊您封面相片底部的檢視角度。

若要退出「檢視角度」,請點擊橫幅中的

請記住,您在動態時報中設為隱藏的貼文和相片,分享對象仍能在 Facebook 的其他地方看見,例如在動態消息和搜尋中。深入瞭解公開資訊

 

4.善用「活動記錄」

每個人的個人頁右上方都有一個欄位叫做「活動記錄」,從活動記錄中,可以看到你在FB上進行過的所有動作,包含按了誰的讚、追蹤了誰、留了哪些言等等。

建議每3個月或半年檢查一次,確認沒有任何不OK的動態即可。

5.減少從臉書外連應用程式

臉書及第三方應用程式,會100%記錄你的行為。

 

減少從臉書外連到任何應用程式十分重要,外連到這些程式除了會讓他們取得你的公開資訊,點擊任何「衝動點擊型」貼文也會讓個資有外洩的可能,例如各種心理測驗、廣告連結等就是高風險外連應用程式。

 

臉書會按照你點過的各種資訊推給你更多相似資訊,例如你只是因為某篇文章預覽圖有美女而無聊點擊了一個八卦新聞,臉書就會逐漸地給你更多八卦新聞,造成資訊吸收上的負擔。

 

結論

臉書是台灣目前最多人使用、含金量最高的平台,很多企業或個人因演算法調整導致讚數下降而放棄經營,這樣子做可謂因噎廢食,放棄經營的壞處遠多過好處。

 

即使只是小小的按讚,對於整體也會有一定影響力,如果你是那種只要朋友發動態就按讚的人,建議只挑真的感興趣、對你而言重要的人按即可。

 

也因為有得選擇看什麼不看什麼,導致許多人同溫層越來越厚,對於不同聲音接受度越來越低,最後淪為一言堂,你也許會說只要開心就好,但世界很大,需要多方吸收才能了解一件事的真實面貌。

 

 

 

 

[vc_raw_html css=”.vc_custom_1489554348197{padding-top: 100px !important;}”]JTNDcCUyMGNsYXNzJTNEJTIycDElMjIlM0UlRTYlOUMlQUMlRTYlOTYlODclRTclODklODglRTYlQUMlOEElRTclODIlQkElM0NzcGFuJTIwY2xhc3MlM0QlMjJzMSUyMiUzRUdFTWFya2V0aW5nJTNDJTJGc3BhbiUzRSVFNiU4OSU4MCVFNiU5QyU4OSVFRiVCQyU4QyVFOCVBOCVCQiVFNiU5OCU4RSVFNSU4NyVCQSVFOCU5OSU5NSVFOCU4OCU4NyVFNSU4RSU5RiVFNiU5NiU4NyVFOSU4MCVBMyVFNyVCNSU5MCVFNiVBRCVBMSVFOCVCRiU4RSVFOCVCRCU4OSVFOCVCQyU4OSVFMyU4MCU4MiUzQyUyRnAlM0UlM0NwJTIwY2xhc3MlM0QlMjJwMSUyMiUzRSVFNyVBNCVCRSVFNyVCRSVBNCVFNyVCNiU5MyVFNyU4NyU5RiUzQyUyRnNwYW4lM0UlM0MlMkZhJTNFJUU3JUFEJTg5JUU3JTlCJUI4JUU5JTk3JTlDJUU4JUExJThDJUU5JThBJUI3JUU5JTlDJTgwJUU2JUIxJTgyJUU2JUFEJUExJUU4JUJGJThFJTNDYSUyMGhyZWYlM0QlMjJtYWlsdG8lM0FzZXJ2aWNlJTQwZ2VtYXJrZXRpbmcuY29tLnR3JTIyJTIwdGFyZ2V0JTNEJTIyX2JsYW5rJTIyJTNFJTNDc3BhbiUyMGNsYXNzJTNEJTIyczElMjIlM0UlRTglODglODclRTYlODglOTElRTUlODAlOTElRTglODElQUYlRTclQjklQUIlM0MlMkZzcGFuJTNFJTNDJTJGYSUzRSVFRiVCQyU4MSUzQyUyRnAlM0UlM0NwJTNFJTNDYSUyMGhyZWYlM0QlMjJodHRwcyUzQSUyRiUyRmxpbmUubWUlMkZ0aSUyRnAlMkYlMjU0MHV6bTQ2NDFvJTIyJTNFJTNDaW1nJTIwc3R5bGUlM0QlMjJtYXJnaW4tdG9wJTNBJTIwMTBweCUzQiUyMiUyMHNyYyUzRCUyMmh0dHAlM0ElMkYlMkZiaXoubGluZS5uYXZlci5qcCUyRmxpbmVfYnVzaW5lc3MlMkZpbWclMkZidG4lMkZhZGRmcmllbmRzX3poLUhhbnQucG5nJTIyJTIwYWx0JTNEJTIyJUU1JUE1JUJEJUU1JThGJThCJUU0JUJBJUJBJUU2JTk1JUI4JTIyJTIwd2lkdGglM0QlMjIxMjglMjIlMjBib3JkZXIlM0QlMjIwJTIyJTIwJTJGJTNFJTNDJTJGYSUzRSUzQyUyRnAlM0UlM0NkaXYlMjBjbGFzcyUzRCUyMmZiLXBhZ2UlMjIlMjBkYXRhLWhyZWYlM0QlMjJodHRwcyUzQSUyRiUyRnd3dy5mYWNlYm9vay5jb20lMkZDb250ZW50TWFya2V0aW5nVFclMkYlMjIlMjBkYXRhLXdpZHRoJTNEJTIyNTAwJTIyJTIwZGF0YS1zbWFsbC1oZWFkZXIlM0QlMjJmYWxzZSUyMiUyMGRhdGEtYWRhcHQtY29udGFpbmVyLXdpZHRoJTNEJTIydHJ1ZSUyMiUyMGRhdGEtaGlkZS1jb3ZlciUzRCUyMmZhbHNlJTIyJTIwZGF0YS1zaG93LWZhY2VwaWxlJTNEJTIydHJ1ZSUyMiUzRSUzQ2RpdiUyMGNsYXNzJTNEJTIyZmIteGZibWwtcGFyc2UtaWdub3JlJTIyJTNFJTNDYmxvY2txdW90ZSUyMGNpdGUlM0QlMjJodHRwcyUzQSUyRiUyRnd3dy5mYWNlYm9vay5jb20lMkZDb250ZW50TWFya2V0aW5nVFclMkYlMjIlM0UlM0NhJTIwaHJlZiUzRCUyMmh0dHBzJTNBJTJGJTJGd3d3LmZhY2Vib29rLmNvbSUyRkNvbnRlbnRNYXJrZXRpbmdUVyUyRiUyMiUzRSVFNSU4NSVBNyVFNSVBRSVCOSVFOCVBMSU4QyVFOSU4QSVCNyVFNSU4QSU5QiUzQyUyRmElM0UlM0MlMkZibG9ja3F1b3RlJTNFJTNDJTJGZGl2JTNFJTNDJTJGZGl2JTNF[/vc_raw_html]

 

首圖來源 美食好芃友

「網紅商機」職場調查 70%斜槓上班族:光靠當網紅活不下去

網路社群的崛起也造就了大網紅時代,現代的「90後」年輕人,未必每天都會看電視報章雜誌,但幾乎都會在社群網站上關注自己喜歡的網紅,「網紅經濟」也應運而生;同時許多品牌企業、政治人物,在廣告行銷空戰化的趨勢之下,也紛紛找上網紅KOL合作,可以說已經改變了現代訊息傳播與商品銷售模式,在網紅經濟的蓬勃發展下,網紅成為了一種正式的職業,許多人也選擇開啟「斜槓」人生,投入YouTube、直播、電競等行業;對此,yes123求職網特地針對上班族進行了「網紅商機VS.宅經濟與職場數位化調查」,結果於11日公布。

 

35%上班族實際投入網紅,70%坦言「行不通」

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有51.9%過半數的上班族透露,「曾有過」從事網紅工作的念頭;而其中又有34.9%有真的實際投入過;然而也有70.7%的人坦言,其實光靠網紅經營,收入根本無法過活。

以年齡為分界,想從事網紅工作的比例以「八年級生」最多,為66.9%;「七年級生」54.9%;「六年級生」46.6%;「五年級生」最少38.9%。

調查對象若有從事網紅及周邊領域工作的念頭,主要想擔任的職務依序為:「YouTuber」54.2%、「部落客」36.1%、「網站小編」27.1%,以及「直播主」19.9%、「遊戲實況主」最少,為18.7%。

「最嚮往」的網紅領域工作,又分別是:「影片、照片剪輯師」17.5%、「網路插畫家、漫畫家」16.3%、「網紅經紀人」12%,以及「貼圖設計師」11.4%、「短片導演、編劇」10.8%。

至於想投入相關工作的原因,在可複選情況下,最多是有65.1%的人認為覺得「工時具彈性」、59.6%的人覺得「工作地點自由」、覺得「工作有趣,不會無聊」的人有46.4%、「可以自由轉換正職或兼差模式」41.6%,以及覺得數位行銷「是未來職場趨勢」40.4%、認為「有賺取高薪的機會」34.9%、「對經營網路社群有興趣」26.5%,以及「可以認識世界各地的人」22.3%。

而不論想不想從事相關工作,上班族普遍覺得要在「網紅界」出頭天的關鍵,可複選下,依序為「有創意、創新能力」74.7%、「懂得包裝自己」65.3%、「幽默、搞笑」60.9%、「口條或文筆佳」55.9%,以及「凡事有獨特見解」52.2%、「長相外型」49.7%、「具備專業領域知識」45.9%。

在yes123求職網的調查中,上班族普遍嚮往網紅工作,卻對網紅入門的收入不太有信心,平均收入目標落在3萬6,000元左右。(yes123求職網提供)

 

逾8成有收看網紅習慣,最愛「專業知識分享」

調查結果指出,有高達81.6%的人有收看網紅影片的習慣,不過其中也分成56.3%「有訂閱」、25.3%「沒有訂閱」。

作為觀眾,上班族們「最偏好」的內容依序為:「專業知識分享」47.1%、「美食分享」45.2%、「旅遊心得分享」39.8%,以及「專業示範教學」38.7%、「單純開箱文分享」36%。

其他喜歡的影片內容又有「商品或服務評測」31.8%、「搞笑整人」26.8%、「居家生活花絮」24.5%、「電競、遊戲分享」23.4%,與「運動、健身」22.6%。

也有68.4%的上班族表示,曾觀看過網紅直播,其中53%願意「打賞、斗內」,每次打賞金額平均落在1,248元左右。

調查結果顯示,上班族觀眾最愛專業知識類內容。(yes123求職網提供)

 

數位轉型帶來更多職缺,人數眾多競爭也激烈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指出,由於傳統企業開始進行「數位轉型」階段,還有政治人物熱衷於「打空戰」,追求網路聲量,建構網戰「空軍」,近三年來,像是網站小編的職缺數,每年都成長15%到25%;「直播主」相關的工作機會,每年更是有五到六成的增加幅度。

而綜合以上的調查結果,楊宗斌也表示,越年輕的上班族,投入網紅界的意願越高,雖然網紅們積極爭取曝光度,但畢竟網路表演人才濟濟,想要成為最頂尖的恐非易事。

楊宗斌進一步透露,以網站小編的工作內容來看,包括議題式圖文發表、企業形象維持、客訴回應,有時候會是兼做公關部門的職務。至於直播主方面,合作對象或雇主,大多是娛樂經紀、電商銷售,或是遊戲公司,兼職的職缺較多,又有分時薪制、月薪制和按件抽成制。

「網紅商機VS.宅經濟與職場數位化調查」,是由yes123職網於201966日到619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20含)以上,且有工作的會員,有效問卷共1,280,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2.74%

以上資料引用來源:yes123求職網

 

圖文轉載:立報傳媒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莫莉經紀人 Henry Liao:「在所謂網紅的世代中,你得做百分之百的自己。」

從倫敦回國後,與姐姐Anaïs共同創立HxxA時尚風格平台,從生活到穿搭,展現了斜槓新世代的品味態度。從品牌定位到展現核心價值,不到30歲的Henry,沒有前例可循,靠著自己的眼光,打造數位KOL世代的新秩序。

採訪撰文/廖崇捷 、攝影/Hedy Chang

時尚KOL莫莉,IG超過50萬人追蹤,是目前Henry手上最炙手可熱的代表人物,藉著新媒體的力量,每年兩次時裝週與大明星同場看秀,這兩年更造就了彩妝香水品牌Bobbi Brown、Jo Malone聯名合作,很多人可能會問,莫莉憑什麼?除了個人魅力外,背後團隊的精心策劃功不可沒。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HxxA(@hxxadotinfo)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8 年 1月 月 10 日 上午 7:59 張貼

處女座的Henry,頭髮剃得短短的,打扮樸素卻相當雅致,成立品牌公司「AHA」,目前操作關於所謂網紅業務,除了翻新上一代部落客外,也積極尋找新的可能,藉此在無垠的數位天空中,創造出最閃亮的那顆星。這一路走來,不過短短幾年,他是怎麼做到的?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adebyAHA(@madebyaha)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8 年 12月 月 18 日 下午 10:52 張貼

你覺得「個人品牌力」有多重要?成為「品牌」需要什麼條件?

《超級名模生死鬥》這個節目教會我很多事情,尤其在Self -Brand這塊,我覺得一個人只要有核心價值,他就可以是一個品牌,然後去影響很多人。後來遇到莫莉後,感受特別深刻。我覺得無論你在什麼行業,或是哪個位置,只要你能展現自己的不可取代性以及核心價值,用Branding的角度看待自己,那麼自然而然,也就會是所謂的品牌了。

聊聊你和莫莉合作的契機?

老實說,一開始對她綜藝咖的印象實在太深了,所以先入為主她不夠高級,跟時尚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後來透過品牌公關認識後,完全改觀。從個人能量到她對事業的野心,最重要的是她非常有禮貌。我認為她在各方面都傳遞出很強的個人價值,而我的工作不是去包裝她,而是如何讓她更被整個世界關注,一個真實的她。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莫莉 Molly Chiang(@molly_chiang)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3月 月 24 日 下午 9:14 張貼

若想提升自我品牌力,有學習管道或對象嗎?

其實就是多看多觀察,畢竟數位時代,所有的資訊每分每秒都在變動,論述當然可以告訴你前人的經驗,但等到那個時候,這世界又變了,在數位時代中,腦筋得要更靈活。Kim Kardashian的成功案例讓我相當敬佩,從小助理到登上時尚雜誌封面,她抓到了這個世代媒體的關鍵,並且操作得相當得心應手。

你認為「打造品牌」最重要的階段是?

我認為是核心訊息的養成與塑造,如果核心價值夠穩固,所發出聲量會更具影響力,然後依循這個核心走下去,不要偏離軌道,我時常提影莫莉,在PO時都要依據自己的核心去走,常看一些人在這方便比較沒有掌握好,出現失誤。

你如何打造莫莉的獨特價值?

在數位時代,你應該是要主動去定義這個市場,而不是等市場來定義你,我一直認為個人的獨特價值不是用打造的,而是你要如何去用原有特質發展出一套自己的世界觀,承受所有的愛與不被愛,才能不斷向前。

莫莉曾經最受人關注的貼文是?你怎麼看這次的成功?

Bobbi Brown、Jo Malone聯名合作,還有《阿拉丁》茉莉公主的仿妝,在照片或是影片中,粉絲可以感受到她對這件事情的熱愛,散發出的能量就再只是漂亮的照片或影片而已,而是一個人真正的影響力。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莫莉 Molly Chiang(@molly_chiang)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3月 月 26 日 上午 7:00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莫莉 Molly Chiang(@molly_chiang)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5月 月 13 日 下午 8:59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莫莉 Molly Chiang(@molly_chiang)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5月 月 12 日 下午 9:01 張貼

對於目前工作最有成就感的是?

應該是看到莫莉因為有我們這些團隊的工作人員,她可以沒有後顧之優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透過她的平台,背後團隊影響的不只有莫莉本身,還有她超過50萬的追蹤者。

你會希望莫莉如何長期維持品牌價值?有遭遇過任何危機嗎?

核心價值依舊是我們最關心的事情,我們每天都在面對危機阿(笑),所有的負評都是危機,但我們和莫莉一起面對,也時常會和莫莉做心理建設,並且希望她不要因此受挫而偏離主題。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莫莉 Molly Chiang(@molly_chiang)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9 年 4月 月 11 日 下午 8:58 張貼

在「視覺營造」上,你最重視的部分是?

莫莉能在任何拍攝上自在是最重要的,如果她自己不感到舒服,那作品肯定不會好,視覺是很表層的東西,要呈現出有靈魂的視覺,主角的態度才是重點。

【成功者的工具包開箱】

你如何投資自己?

我認為在30歲甚至35歲前,賺的錢都存不了多少,那不如投資在自己身上,去多學些東西,增進自己的技能,然後把賺來的錢去投資更有趣的企劃中。

怎麼安排投入的時間/金錢比例?嘗試過最花時間或金錢的投資是?

當然也會安排休假,但只要不累,我們就會一直做,金錢的話只要身上的錢還夠生活,剩下的部分我們就會去開發更多的可能。

你的工作團隊裡有哪些必備要素?工作室裡有哪些裝備?

溝通很重要,秉持「Never assume」精神,意思是永遠不要假設,不要去預設別任的立場。所有夥伴都要用Apple的產品,從手機到電腦,因為最符合我們的效率與速度。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HxxA(@hxxadotinfo)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8 年 12月 月 30 日 上午 6:51 張貼

在工作上,你的手機裡有哪些常用APP

「Monday.com」APP,它能有效管理團隊的時間軸,把需要的細節輸入在上面,比Email來往溝通更有效率。

【社群操作的dos&don’ts

如何維持穩定的粉絲數/按讚數?

保持最真實的自己,讓自己感到舒服是最重要的,不要有任何預設的包袱。

社群操作上絕對不能踩的地雷或禁忌?

假裝你自己是另外一個人,時間久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在社群上應該呈現幾%真實的自己?該保留多少比例給私生活?

以比例來說,你可以選擇想公開與不想公開的,如果以100%來算,30%愛情不想公開,而其餘的70%,你都要滿滿呈現那70%的真實。

任何實用社群經營小祕訣?

邏輯跟時間軸很重要,永遠記得你的核心訊息。

圖文轉載:美麗佳人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