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社群經營

誰能將臉書拉下社群媒體王座?這四家公司最有機會

立即分享:
近年來在全球廣受青少年族群歡迎的TikTok,可能是臉書的最大威脅(路透)。

TikTok(抖音海外版)、Parler、Discord和OnlyFans逐漸崛起成為社群媒體應用程式(App)的新興勢力,它們獨特的產品可能會威脅到臉書在社群媒體市場的主宰地位。

在美國大選過後,數百萬用戶爭相註冊Parler,這個逐漸嶄露頭角的新興社交媒體app,已迅速成為保守派的避難所,以躲開了他們認為來自Facebook和Twitter的審查,這兩家公司標示警告或隱藏川普總統和其他人質疑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的貼文。

這股註冊熱潮在上周初將Parler推上Apple App Store免費應用程式排行榜的首位。這註冊數激增的現象,不禁令人想起其他社群媒體新貴,試圖開發臉書沒有的關鍵市場,例如風靡青少年的Snapchat或短影音TikTok。

挑戰臉書絕非易事,許多app都因此而陣亡。包括旗下Instagram(Ig)和WhatsApp在內的眾多服務,臉書每月擁有超過30億用戶,其他社交媒體平台難以望其項背。此外,該公司還複製關鍵功能並且用以阻止用戶離開,抵禦了許多潛在的挑戰者。但財經網站CNBC報導,仍有些社群媒體新秀繼續前撲後繼,其中以這四家最受矚目:

 

一、TikTok

TikTok最可能威脅臉書在社群媒體的主宰地位,這個由用戶產製的中國短影音app近年來廣受用戶喜愛,由於這個app顯示其他用戶不斷放上去的跳舞、唱歌、開玩笑或是引人入勝的擴增實境視覺效果的影片,在過去的幾年來,TikTok已成為青少年及青年用戶最喜愛的app之一。

App Annie的數據顯示,TikTok和中國國內的抖音在9月合計擁有9.8億活躍用戶,高於一年前的6.7億。有望在2021年突破10億大關。

臉書已注意到TikTok的快速成長,並在8月在全球推出Reels做為回應,Reels是Ig上模仿TikTok的功能,就像臉書透過在Ig上引進故事來擊退Snapchat,現在如法泡製來因應TikTok的威脅。除臉書之外,TikTok還因為母公司字節跳動(總部位於中國)有資安疑慮,正面臨監管方面的挑戰。

 

二、Parler

根據Parler營運長Jeffrey Wernick發布的聲明,隨著選後註冊人數的增加,Parler的註冊會員總數在上周增至800萬,比前一周的450萬增近一倍。在活躍用戶方面,已從兩週前的50萬飆增至逾400萬。

就像臉書和推特一樣,Parler提供用戶一個標準的社群媒體功能─有一個訊息流,可在上面查看所關注用戶貼文、照片和影音。 Parler最大的吸引力在於自我定位為與臉書和推特對立的社群媒體。根據這支app在App Store上的說明:「 Parler是一個無偏見的、言論自由的社群媒體,致力於保護用戶的權利。」

然而,Parler並非第一個專門招徠保守派的社群媒體應用程式。四年前出現的Gab也是一款標榜相同主張的app,Gab的用戶數原本持續在增加,直到2018年10月匹茲堡猶太教堂槍擊事件造成11人死亡的慘劇為止,因為行兇的槍手鮑爾斯(Robert Gregory Bowers)在槍擊事件發生前一小時在他的Gab頁面上發布貼文。

在那起槍擊事件後,Gab被其管理服務提供商和支付處理商拋棄,迫使該服務下線,迄今仍未恢復。擁有超級保守的用戶群的Parler必須戒慎小心,在讓用戶暢所欲言之際,同時須防止其線上活動最終釀成離線事件、進而導致這個app關閉。

 

三、Discord

另一個快速成長的社群應用程式Discord,可讓用戶建立「伺服器」,使朋友可以掛在文字聊天室或是語音、視訊通話聊天。這個app在電玩遊戲玩家中特別受歡迎,他們使用語音和視訊通話功能與朋友聊天,同時能在線上玩遊戲。

Discord說,該公司每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億,比去年11月的5,600萬增加了近79%。Discord宣稱,該公司不是社群網絡,而是通訊服務,它完全不同於與其他社群應用程式,因為它不投放廣告,也不靠演算法動態消息來顯示用戶的內容。反之 ,Discord透過向用戶收取每月9.99美元的Nitro訂閱費來賺錢。

Discord可能不認為自己是社群媒體應用程式,但臉書顯然看到了威脅。臉書愈來愈注重將電玩遊戲當成其服務的重要部分、提供即時串流媒體服務,雲端遊戲,以及可50人的團體視訊通話。

 

四、OnlyFans

OnlyFans是這些社群媒體威脅中唯一實際上並沒有提供行動應用程式者,這是因為OnlyFans已成為用戶銷售原生成人內容的首選地,但Apple禁止在App Store使用這個app。

儘管沒有應用程式,但OnlyFans在過去一年顯著成長。今年稍早碧昂絲(Beyonce)在說饒舌歌曲中提到它,而TikTok和Ig用戶經常張貼鏈結,將其追隨者引導至OnlyFans帳號。

OnlyFans未透露其每月活躍用戶的數量,但該app的總用戶數為7,500萬,製造者有100萬,相較下,5月有3,000萬用戶和45萬製造者。

儘管OnlyFans主要以用於訂閱和購買成人內容而聞名,但仍有一些人使用該應用程式銷售訂閱和張貼非色情內容。

對臉書而言,OnlyFans是非常獨特的挑戰。臉書從創立以來一直禁止使用色情服務,如果突然決定更改其政策,將不能有iOS應用程序。透過採取成人內容路線,OnlyFans似乎已經打造了一條護城河,以防止臉書沿用對付Snapchat和TikTok的手法,模仿OnlyFans的服務。

OnlyFans主要以用於訂閱和購買成人內容而聞名,總用戶數為7,500萬個。(...
OnlyFans主要以用於訂閱和購買成人內容而聞名,總用戶數為7,500萬個。(網路照片)
在美國總統大選過後,自我定位立場與臉書、推特對立的Parler湧入了數百萬人註冊...
在美國總統大選過後,自我定位立場與臉書、推特對立的Parler湧入了數百萬人註冊,註冊會員總數已在上周增至800萬個,比前一周的450萬增近一倍。(路透)
Discord是另一個快速成長的社群應用程式,每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億,主要是靠向...
Discord是另一個快速成長的社群應用程式,每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億,主要是靠向用戶收取每月9.99美元的Nitro訂閱費來賺錢。(網路照片)

圖文轉載:經濟日報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紅行銷|2020最有影響力的10位美食KOL

立即分享:

首圖來源:本篇介紹KOL之Facebook大頭貼

民以食為天,尤其在台灣—食品產業市場商機上看百億—的愛吃小島上,對食品餐飲業的各廠商而言,除掌握客戶味蕾是基本功,從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行銷策略更是不可缺少的工夫。

在安排行銷策略中,網紅行銷是不可遺漏的一環。但對廠商而言,要找從網路汪洋中找出適合自己品牌的美食KOL宛如大海撈針;更有廠商私下抱怨過,曾請來數十位KOL協助宣傳曝光,卻是一點動靜也沒有,細問下才知道原來這數十位KOL並沒有實質的影響力,投入預算當然就沒有效果了。

為了避免客戶遇到上述困擾,以下不藏私,分享Youtube、Instagram、Blog三大領域中,2020最有影響力的10位美食KOL:

【Youtuber】

千千進食中

01

說到美食水水、大胃王、台灣的木下佑香就是指千千啦~

千千以台灣大胃王美女聞名,經營的平台以分享食譜、日常生活(吃各種食物)為主,平易近人與親切的風格吸引了一票觀眾天天等看千千吃播,看千千吃什麼也跟著找來吃吃看,可說是台灣美食KOL中的翹楚。

|About 千千進食中

Youtube訂閱數155萬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9i2Qgd5lizhVgJrdnxunKw

Facebook追蹤數55萬

https://www.facebook.com/Chienseating/

Instagram追蹤數53.9萬

https://www.instagram.com/khshu_/

 

蘿潔塔的廚房

02

蘿潔塔本業為家庭主婦,將日常生活的料理拍成影片分享,容易上手的家常菜料理、實用的生活小秘訣、便利好用的家電產品等都是蘿潔塔的廚房的分享內容。

蘿潔塔的廚房幫助了一大票每天煩惱著應該煮些什麼的人,是家庭煮婦/煮夫的靈感啟發者與救星。

|About 蘿潔塔的廚房

Youtube訂閱數107萬 Facebook追蹤數80萬

https://rosalinakitchen.pixnet.net/blog

http://rosalinakitchen.pixnet.net/blog

https://www.facebook.com/rosalinakitchen/

 

古娃娃

03

古娃娃有便利商店女神之稱,天然的娃娃音與有些天然呆的個性十分有特色。
古娃娃有一系列的便利商店食物開箱,每一季各家便利商店出新品幾乎都會嘗過一遍,正熱的話題零嘴也不會放過,對喜歡嘗鮮、或者經常倚靠便利商店過活的外食族而言,是避免踩雷的最佳探勘小隊長。

|About 古娃娃

Youtube訂閱數92萬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w4CvsOUuVJpFyW_VPnIBQ

Facebook追蹤數37萬

https://www.facebook.com/wawawaku/

Instagram追蹤數30萬

https://www.instagram.com/wawawaku/?hl=zh-tw

 

大蛇丸

04

大蛇丸原為Youtuber團隊「J.A.M.狠愛演」一員,狠愛演停更後並未淡出,仍以個人身分持續進行創作並活躍。
詼諧、無厘頭搞笑、講幹話、什麼食物都吃爆,與讓人感到莫名親切的壯胖外型,吸引了大批觀眾支持,吃播底下的留言經常能看見粉絲表示「看蛇丸吃東西什麼都好像很讚」。

|About 大蛇丸

Youtube訂閱數84萬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d3V4gv_lcLX9SpIVW3wmw

Facebook追蹤數13萬

https://www.facebook.com/%E5%A4%A7%E8%9B%87%E4%B8%B8-2661731563843503

Instagram追蹤數45.6萬

https://www.instagram.com/jam_cutep

 

RICO

05

RICO的影片主軸皆環繞著「二次元食物具現化」,也就是運用豐富的料理知識與技術,將出現在各知名動漫中的料理還原。
最熱門的影片是觀看數破百萬還原的《美食獵人》料理主題,在美食KOL中極具特色,接觸到的TA興趣愛好也更明確。

|About RICO

Youtube訂閱數44萬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HV8lZJsXdW8lOFr2z8WPcg

Facebook追蹤數1.9萬

https://www.facebook.com/ricoruey/

Instagram追蹤數3.4萬

https://www.instagram.com/otakuruey/?hl=zh-tw

 

聖凱師

06

聖凱師本名黃聖凱,是擁有十年以上資歷的日本料理師傅,主訴人人都能簡單當大廚,創立了「錵鑶居家料理小教室」分享易懂好學的教學影片而在網路界打響知名度。
聖凱師的教學與生活分享除了受到廣大廚藝愛好者好評,能發現性別比例上有較多對料理有興趣的男性粉絲,是在美食KOL領域中的特別之處。

|About 聖凱師

Youtube訂閱數34萬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2GIWmRR2t3YqtGrKJeZkQ

Facebook追蹤數145萬

https://www.facebook.com/hanahomefood/?ref=ts&fref=ts

Instagram追蹤數5.7萬

https://www.instagram.com/hanaseafood1/

 

【Instagram】

4foodie

07

4foodie是由四位女性共同創辦的美食資訊站,對攝影的美感要求,讓每一篇食記都賞心悅目,在專門分享美食的IG帳號中,追蹤數已近40萬。

在除了用舌頭品嚐美食、也要讓鏡頭享用"美"食的年代,4foodie的存在滿足了人們對美食的雙重需求。

|About 4foodie

Instagram追蹤數39.8萬 

https://www.instagram.com/4foodie/?hl=zh-tw

Facebook追蹤數6萬

https://www.facebook.com/4foodies4girls/

 

Traveggo 找蔬食

08

Traveggo找蔬食由Vegan(維根主義)情侶檔Hao&Yang共同經營,蒐集各種無蛋、無奶、純植物性的蔬食飲食資訊。
對於有相同蔬食需求的小眾族群而言,Traveggo找蔬食是相當實用、且目前很少有資訊平台可以取代的美食KOL。

※Vegan(維根主義)並非因宗教倡導素食,而是關注環保極簡、與萬物共存而盡量減少吃肉,是近年來漸漸抬頭的一種新哲學生活方式。

|About Traveggo 找蔬食

Instagram追蹤數4.8萬

https://www.instagram.com/traveggo/?hl=zh-tw

Youtube訂閱數14萬 https://www.youtube.com/c/%E6%89%BE%E8%94%AC%E9%A3%9FTraveggo/featured

Facebook追蹤數8萬

https://www.facebook.com/traveggo/

 

【Blogger】

愛吃鬼芸芸

09

如果提到「食記」,不可不提的就是這一位愛吃鬼芸芸啦~

在台灣部落格排行榜美食分類長期佔據TOP1,已經紀錄上千篇食記,尋找餐廳評價時必定會優先參考的就是愛吃鬼芸芸的食記。

|About 愛吃鬼芸芸

https://aniseblog.tw/

Facebook追蹤數16萬

https://www.facebook.com/lovetoeatYunx2/

Instagram追蹤數1.8萬

https://www.instagram.com/anisechuang/

 

美食好芃友

10

美食好芃友主要分享旅遊、美食與生活記錄,特別的是每一道料理都被攝影得非常賞心悅目,在推坑朋友一起聚餐時是絕佳的素材~

|About 美食好芃友

https://angelala.tw/

Facebook追蹤數6.9萬

https://www.facebook.com/mikageyoru/

Instagram追蹤數1萬

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alatw/

 

現今可讓KOL與粉絲互動的社群平台選擇非常豐富,例如蘿潔塔的廚房最初是從部落格開始分享,如今卻是Youtube上的訂閱量較高,故以上的分類是方便理解,而非絕對。

但需要提醒的是,各種社群平台的特性不同,同一位KOL在不同的社群平台上往往也會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在行銷策略安排下也務必要將社群平台特性考量進去。

 

最顯而易見的特色如下:

「Youtube」能最大幅度引起粉絲的好奇度,但製作門檻較高,收費相對也有一定門檻。
影片長度切忌不可過分拉長,大多消費者已經習慣節奏明快的影片,若影片時長過長導致沉悶,很可能導致曝光無效。

「Instagram」是時下潮流男女最容易接收資訊的平台,但平台特性較為強調隱密性,該如何讓貼文出現在消費者眼前是一個課題。

且Instagram對圖像的質感要求度高,針對圖像呈現上需要有特別精緻的安排。

「Blog」的文章屬性擁有易於將資訊系統化、易於搜尋等優點,消費者在想要學習或更深入理解某個事物時,也往往會優先選擇部落格文章來閱讀,可以考慮文章預期是由哪些關鍵字組合而找到的。

由於社群平台特性大不同,吸引到的粉絲輪廓也會不同,建議在制定行銷策略時避免僅偏重單一平台,複合平台多管齊下,才能讓聲量達到最佳的擴散。

 

資料參考來源: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8638/2020-kol100

https://tw.noxinfluencer.com/

https://dailyview.tw/daily/2020/09/02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淺談 Podcast 的發展:從社交和新媒體兩面向觀察

立即分享:

本文作者 Leroy Yau,原文刊登於向左想 向右想,INSIDE 經授權轉載。

這一陣子,台灣 podcast 真的變得很熱鬧,光是我們小小公司就已經有三位同事在經營 podcast 頻道。所以今天想整理一下我對 podcast 的看法。

看 podcast 未來定位,我嘗試用兩個角度:一個是從社交媒體看,一個是從新內容來看。我了解 podcast 不是社交媒體,可是用現有的社交媒體的經營與定位,是可以讓我們看到與觀眾最有效互動的可能性。用新媒體 (YouTube、Netflix、blogging、various streaming) 來看是因為大家都是爭取觀眾的 time share。Internet 創造了不少非常有價值的 real estate,Google search 第一頁是一種,手機主頁是一種,都是大家打到頭破血流的 「地產項目」。打完了那個虛擬地產,下一個戰場就是觀眾的時間,也就是虛擬世界最寶貴的 「地產項目」。

社交媒體

看 podcast 前,值得先從現有的巨頭學習。當然,每個社交媒體可以被運作的可能性很多,平台大家也互相 「學習」 很多 (story 這個概念就是好例子),可是每個主要社交媒體還是有它核心價值。

1_S5j3Y6vFx71LoPgMq0ZfjA
Credit: Leroy Yau

臉書發展到今天,它慢慢已經變成一個老人(40 以上)的公開日誌,大家都習慣把一些小小的生活片段,個人想法紀錄下來。有沒有人看不是重點(我看過很多人的 post 從來沒人按讚也一直在 post),重點是自我抒發(當然久不久有人回一下還是蠻開心的)。

1_RMBhfAWB42ofAFNMb8Hibg
Credit: Leroy Yau

IG 比較霸道。它就是以題目為核心的概念(對,celebrity 跟美女說白就是一個題目而已),然後讓題目發光發亮。也是因為這樣,它是一個 follow 的模式。喜歡就來看,不喜歡就走開!

1_8GhT3gGAZoqInhiXZl-oPw
Credit: Leroy Yau

LinkedIn,也是我覺得最爛的社交媒體,它沒核心功能。理論上大家是 professional 的關係,所以根本心裏就沒關心別人。也是因為這樣,它一直很努力希望大家多 post 文,寫文章。可是大部分 LinkedIn 社群最受歡迎的 post,就是找不到工作的自我勉勵文。受歡迎都是因為大家在互相取暖。因為你工作很好,也沒有必要一天到晚盯著它,要看專業文很多其他地方都有。所以 LinkedIn 騙了一堆不知道為甚麼要維繫它的群組,結果就是把大家的關係賣給別人(獵頭公司,sales 等等)。對了,其實大部分人看 LinkedIn,都只是在看自己的 profile(不管是擔心工作或者是自我感覺良好)。

1_aE89jx68f4a5m3ukWS0c9g
Credit: Leroy Yau

TikTok 能在社交媒體大家都覺得已經沒新意的時候,卻打出一條血路,代表太陽之下不需要有新事,有人喜歡就好。喜歡當然很多原因,可是最重要就是它讓真網紅與假網紅都有他們的 15 seconds of fame。它就是把 IG 的 hashtag 實體化。

1_1GFl5zwrP9pbXwBCXwaTaA
Credit: Leroy Yau

說到 hashtag 當然就要講到 Twitter。如果 IG 的 hashtag 是天長地久,Twitter 的 hashtag 就是曾經擁有。Trending is everything。不管你是大卡小卡,有題目就一起炒作。如果剛好有名人在這個題目回應一個素人,這就是大家期待的驚喜。

所以 podcast 從上面可以學到什麼?我認為 podcast 要做到好,就是需要找出跟以上的差異。如果你用臉書手法去運作,只是想到自己想法,根本就沒有人會要聽,因為比臉書看一篇文的虛耗多很多。如果你用 IG 手法來運作,除非你已經是大題目裡面的領袖,在 2020 才開始從 0 經營,真的很辛苦。如果你用 LinkedIn 手法來運作,算了,如果你有看上面,應該就不會啦。如果你用 Twitter 手法來運作,你需要是專業的 podcaster,天天做,不然一週一次甚麼事情都冷掉了。如果你用 TikTok 做,好問題,我也想知道可以怎樣做!

所以 podcast 要創造的,到底是一個甚麼樣的角度呢?我認為是對話。如果你有留意,大部分 podcast 都是有多過於一位主持人,觀眾愛聽,不一定是每個人講的話,更多是他們的對話。因為這樣會讓聽眾投入這個迷你版本的「社交媒體」。一個人可以嗎?台灣股癌也可以做到啊。是可以,可是主持人需要很有技巧做到是好像跟聽眾對話一樣。你想想,在你聽喜歡的個人 podcast,你覺得他在跟你說教,或者是跟你虛擬對話?

新媒體

新媒體就是用新方法佔領觀眾時間。有 time share 就有 mind share,有 mind share 就是所有行銷的 holy grail。Internet 是一個資訊 overload 的年代,到底為甚麼 podcast 可突圍而出呢?說白的,它不就是小時候(如果你有我這個年紀)的收音機節目嗎?沒 real time,沒互動,甚麼現代元素都沒有,紅什麼啦!

我認為原因是,它找到觀眾新的「時間」。如果你看 Netflix,看 blog,或者是大部分要看的新媒體,它佔住是你眼睛跟耳朵。你不能一邊開車一邊看 Netflix(OKOK 我知道很多人有,可是理論上是不行的好不好!)。Podcast 最吸引人就是你可以一邊做其他事一邊聽。

也是這個原因 podcast 的內容不能太硬。意思就是如果聽眾突然腦袋放空了幾分鐘,是可以繼續聽下去,不用回頭聽的。所以在設計 podcast 的內容,除了對話性很重要,更重要就是如何在觀眾做其他事情的時候融入為其一部份。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Chris

 

圖文轉載:INSIDE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社群行銷|《艾蜜莉在巴黎》值得一學的10個社群工作觀點

立即分享:

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近期榮登Netflix全球點閱第一美劇殊榮,劇中女主角艾蜜莉自美國被調至法國巴黎擔任社群行銷一職,而她也在劇中大量使用Instagram作為經營個人與工作上的重要工具。撇開誇張劇情與奢華CHANEL衣著,劇中點出不少身為行銷相關行業值得一學的工作觀點,本文將一一分析介紹以下觀點。

繼續閱讀 “社群行銷|《艾蜜莉在巴黎》值得一學的10個社群工作觀點”

社群行銷|迷因是什麼?如何用迷因經營社群 形成強大擴散力?

立即分享:

迷因到底是什麼?迷因起源為何?從何而來?其實迷因不算很新鮮的事物,但多數人對其內容與定義不太清楚。迷因英文為meme,近兩年風行於FacebookInstagram上的「梗圖」+「引起共鳴的文字」是目前廣為人知的迷因內容,約18-30歲間的青年世代對於迷因的掌握、領悟理解力&創造上最為盛行。本文將針對迷因之由來與應用做說明與引用範例

 

更多迷因相關文章

善用「迷因行銷」,Gucci 創新品牌形象、引爆話題(今周刊)

你知道什麼是「迷因」嗎?(medium by 陳和謙)

 

 

 

 

迷因=梗圖?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迷因就只是一張有梗的圖片,實際上迷因更接近於大量二創內容,因應不同時空背景,套用同張圖片(ex.黑人抬棺)、同句型之造樣造句(我就爛)之類,都算是被大量二次創造並廣於流傳的內容。

 

約2011-2015,類似迷因概念的梗圖不斷被國外有才網友持續二創。其中最常見為以下畫風類型的圖案,內容大多為生活&社會觀察、兩性議題等,加上幾位持續翻譯其梗圖內容的大大ex.好色龍翻譯: Tony Tsou 等人,梗圖文化快速蔓延於台灣社群。

來源 好色龍

 

 

 

 

來源 好色龍

 

 

近兩年,更多被大量二創的系列迷因,像是「我就爛」、美國隊長或是黑人抬棺都是經典。

 

下圖是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運用「我就爛」迷因圖所製作的貼文,高達9.2萬人按讚,主因除了使用迷因梗外,最主要是因購買原圖版權而被網友推爆。創下公部門粉專貼文自然觸及紀錄(扣除政治人物粉專外)

 

我就爛 迷因由來

說明:迷因圖上半部分使用帶有消沉、頹廢,下半部分採用燦爛笑容的形象,多用在對同一事物觀點不同,形成完全自暴自棄、放棄治療的情境。

2019 年 10 月 29 日在 Reddit 上由 nikkuson 首次貼出英文版本之迷因圖,此迷因圖來源於悠久的「At first i was like …」之變體,原迷因格式強調過去的我及現在的我之對比。此迷因在 11 月底由未知來源之網友改編為中文版,在各社交網路廣泛散播。(引用自迷因維基

 

 

黑人抬棺則是影片迷因,這系列起因於來自非洲地方的喪葬樂隊,

特色是在葬禮時將棺材抬起跳舞,後被國外網友改成電子音樂後瞬間爆紅。

 

黑人抬棺 迷因由來

抬棺舞(Coffin Dance)為西非國家迦納的葬禮文化,與許多地區文化差異常做為迷因素材。最近一次迷因起源自 2020 年 2 月影音社群抖音,在 3 月底 4 月初時在臺灣華語社群迅速爆紅(引用自迷因維基

 

 

完整影音

 

 

跟時事極快的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便迅速跟風做了這張圖,同樣獲得極高按讚留言分享。

 

 

 

 

迷因為何有強大擴散力?有梗+有趣+共鳴

迷因之所以能廣為流傳,主因在於創造共鳴

有共鳴才能令人在會心一笑之餘,會想分享至個人FB或IG限動,

一個成功的迷因需具備這些要素,缺一不可。

 

 

 

前幾個月被網友瘋狂改內容的美國隊長迷因系列也是如此,

即使原梗圖大家不一定熟悉或了解由來,依然可被翻玩、改編,

這也是迷因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

美國隊長 迷因由來

此迷因圖來源於漫威電影宇宙中《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 (2014) 及《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 (2019) 電影橋段。此迷因通常套上許多已存在、過時的哏,搭配上述故事背景,營造出講錯話、不好笑遭圍毆之場景。(引用自迷因維基

迷因如何運用於社群行銷?

迷因能快速跟風時事而有極高影響與擴散力,腦筋動得快的小編看準這點製作相關圖文。

相較影片製作成本過高,只需要改文字內容的迷因相對簡單易上手。

剛提到的海巡署長室 Coast Guard就是運用迷因行銷的高手小編。

 

一般來說,迷因梗較適合18-30歲族群較;若受眾年齡層偏高,恐不適合此類型貼文內容。

 

 

另一公部門單位:NPA 署長室也是運用迷因梗圖創造話題的佼佼者,

下圖兩女一貓也是前陣子國外瘋狂改圖的系列迷因。

 

 

女人吼貓 迷因由來

這隻六歲的貓是近年在網路爆紅的「女人吼貓」迷因的來源,他的名字叫「斯瑪奇」(Smudge),Instagram追蹤人數超過一百萬,他跟主人米蘭達‧斯蒂拉鮑爾(Miranda Stillabower)住在加拿大渥太華。2018年,米蘭達第一次在Tumblr分享斯瑪奇淡定看著餐桌上蔬菜的照片,照片註解寫著「他不喜歡吃蔬菜」,這張照片成為斯瑪奇的代表作,迄今為止獲得超過13萬個讚和轉貼,但這還只是開端。

2019年,一名Twitter網友突發奇想,讓《比佛利嬌妻》(Real Housewives of Beverly Hills)的泰勒‧阿姆斯壯(Taylor Armstrong)憤怒地對著挑食的斯瑪奇嘶吼。隨後,一個迷因就這樣誕生了。各個論壇的網友開始為照片配上各種註解,而「女人吼貓」迷因也以繪畫、漫畫、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出現。(引用自MPlus

 

 

 

 

 

國際首次迷因戰爭:中泰大戰

武漢肺癌疫情中,中泰大戰是其中一段插曲,

這波網路筆戰讓大家見識到泰國網友的迷因之力有多厲害,

也讓大家見識到迷因力=社群實戰力。

 

 

中泰大戰詳細說明影片

 

結論

迷因行銷也就是跟風時事梗的一種,只是對於時事之掌握程度高低,

若受眾年齡層低+產業類型合適,迷因行銷確實值得多加利用。

 

看中迷因強大擴散力(且難以查證來源),

有公司專門製作相關迷因梗圖去攻擊、詆毀對手,

甚至流傳於LINE群組中發佈。

 

這些圖片看似無害,久而久之卻也能成功達到洗腦目的,

看似無害的揶揄,看久了會對一些人事物改觀由紅轉黑,

迷因之力不可不慎,認識其威力並駕馭後,對社群經營有利無害。

來源 好色龍

 

 

 

 

本文版權為GEMarketing所有,註明出處與原文連結歡迎轉載。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社群經營|廣告、無興趣內容過多?優化Facebook內容的5種方法

立即分享:

臉書從2008年在台灣成為最多人使用的社群軟體後,10多個年頭過去,使用人數、黏著度已超過全台一半人口,各種功能從接收新聞資訊、follow網紅、看朋友動態、商品買賣、活動揪團、發表政治立場、看影片應有盡有。但同時,也有不少年輕人離開,使用重心轉移至IG。為何會轉移重心,除了年齡層提昇,主因包括:垃圾訊息過多、廣告氾濫。

 

相關新聞

為什麼年輕人都不用Facebook 了?問題出在父母和廣告- INSIDE

 

 

 

今年開始,入境美國需審查網路社群帳號才可進入。或許你會認為:個人FB想發什麼是我的自由,在網路上,自由不可無限上綱,一言一行皆需負責,

相關新聞

申請美簽 6月起須提供社群帳號

 

以下5種方法,幫助讓你的個人FB不再充滿廣告與不感興趣的內容訊息&不漏接重要朋友動態:

 

1.定期「取消追蹤」好友

很多人會以「加好友」作為實際見面聊天後,認識朋友的方式,或是看到某個朋友的朋友分享了某些你認同的內容,而按下「加入好友」。

 

不少人加完後從此不再聯繫,但不知為何,FB演算法老是跳出這些人的動態,可能是因共同好友按讚,或是曾經停留在這位不熟好友某動態較久,導致一直看到他的動態。

 

很多人因為不想造成日後某天見面尷尬而不刪好友,結果不重要內容逐漸堆滿塗鴉牆,於是臉書動態塗鴉牆上內容越來越無聊,越來越不想用,導致錯失許多重要消息。

 

◼︎解決方法:

只要滑到右上角,選擇「取消追蹤XXX」或是「「取消追蹤XXX30天」即可,從此不再有看到不想看的動態煩惱。

 

2.減少按「友情讚」

臉書很聰明,但又沒有那麼聰明。他無法判斷哪些粉專邀請你按讚,但其實你內心根本就不想,只是礙於跟這個人還算有交情而按,後續就會一直看到這些根本沒興趣的動態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當你按下某篇新聞讚時,你的臉書好友也會看得到你點了某篇貼文,或是在某篇新聞下方留言的內容,有些政治立場內容也許你不想讓朋友看到,這對形象容易產生影響。

 

◼︎解決方法:

如何取消粉專按讚?

若要對粉絲專頁收回讚:

  1. 點擊動態消息中的粉絲專頁名稱或搜尋粉絲專頁,即可前往該粉絲專頁。
  2. 將滑鼠移到粉絲專頁封面相片下的 已說讚上方。
  3. 從下拉式功能表中選擇收回讚。

 

3.定期檢視個人FB動態

很多時候我們常會發些記錄當下開心的照片,例如跟誰外出旅行、去哪吃飯打卡等,而這些也是我們被記錄下來的方式。

 

或是外出吃飯時,被打卡送一盤肉、一瓶飲料等行銷方式吸引而想說:好吧按個讚也好,殊不知這些也成為FB記錄你喜好的管道之一。

 

◼︎解決方法:

如何查看個人檔案向 Facebook 非好友用戶顯示的模樣?

您可以查看個人檔案向 Facebook 非好友用戶顯示的模樣。

若要使用「檢視角度」工具:

  1. 點擊動態消息左上方顯示的姓名。
  2. 點擊您封面相片底部的檢視角度。

若要退出「檢視角度」,請點擊橫幅中的

請記住,您在動態時報中設為隱藏的貼文和相片,分享對象仍能在 Facebook 的其他地方看見,例如在動態消息和搜尋中。深入瞭解公開資訊

 

4.善用「活動記錄」

每個人的個人頁右上方都有一個欄位叫做「活動記錄」,從活動記錄中,可以看到你在FB上進行過的所有動作,包含按了誰的讚、追蹤了誰、留了哪些言等等。

建議每3個月或半年檢查一次,確認沒有任何不OK的動態即可。

5.減少從臉書外連應用程式

臉書及第三方應用程式,會100%記錄你的行為。

 

減少從臉書外連到任何應用程式十分重要,外連到這些程式除了會讓他們取得你的公開資訊,點擊任何「衝動點擊型」貼文也會讓個資有外洩的可能,例如各種心理測驗、廣告連結等就是高風險外連應用程式。

 

臉書會按照你點過的各種資訊推給你更多相似資訊,例如你只是因為某篇文章預覽圖有美女而無聊點擊了一個八卦新聞,臉書就會逐漸地給你更多八卦新聞,造成資訊吸收上的負擔。

 

結論

臉書是台灣目前最多人使用、含金量最高的平台,很多企業或個人因演算法調整導致讚數下降而放棄經營,這樣子做可謂因噎廢食,放棄經營的壞處遠多過好處。

 

即使只是小小的按讚,對於整體也會有一定影響力,如果你是那種只要朋友發動態就按讚的人,建議只挑真的感興趣、對你而言重要的人按即可。

 

也因為有得選擇看什麼不看什麼,導致許多人同溫層越來越厚,對於不同聲音接受度越來越低,最後淪為一言堂,你也許會說只要開心就好,但世界很大,需要多方吸收才能了解一件事的真實面貌。

 

 

 

 

[vc_raw_html css=”.vc_custom_1489554348197{padding-top: 100px !important;}”]JTNDcCUyMGNsYXNzJTNEJTIycDElMjIlM0UlRTYlOUMlQUMlRTYlOTYlODclRTclODklODglRTYlQUMlOEElRTclODIlQkElM0NzcGFuJTIwY2xhc3MlM0QlMjJzMSUyMiUzRUdFTWFya2V0aW5nJTNDJTJGc3BhbiUzRSVFNiU4OSU4MCVFNiU5QyU4OSVFRiVCQyU4QyVFOCVBOCVCQiVFNiU5OCU4RSVFNSU4NyVCQSVFOCU5OSU5NSVFOCU4OCU4NyVFNSU4RSU5RiVFNiU5NiU4NyVFOSU4MCVBMyVFNyVCNSU5MCVFNiVBRCVBMSVFOCVCRiU4RSVFOCVCRCU4OSVFOCVCQyU4OSVFMyU4MCU4MiUzQyUyRnAlM0UlM0NwJTIwY2xhc3MlM0QlMjJwMSUyMiUzRSVFNyVBNCVCRSVFNyVCRSVBNCVFNyVCNiU5MyVFNyU4NyU5RiUzQyUyRnNwYW4lM0UlM0MlMkZhJTNFJUU3JUFEJTg5JUU3JTlCJUI4JUU5JTk3JTlDJUU4JUExJThDJUU5JThBJUI3JUU5JTlDJTgwJUU2JUIxJTgyJUU2JUFEJUExJUU4JUJGJThFJTNDYSUyMGhyZWYlM0QlMjJtYWlsdG8lM0FzZXJ2aWNlJTQwZ2VtYXJrZXRpbmcuY29tLnR3JTIyJTIwdGFyZ2V0JTNEJTIyX2JsYW5rJTIyJTNFJTNDc3BhbiUyMGNsYXNzJTNEJTIyczElMjIlM0UlRTglODglODclRTYlODglOTElRTUlODAlOTElRTglODElQUYlRTclQjklQUIlM0MlMkZzcGFuJTNFJTNDJTJGYSUzRSVFRiVCQyU4MSUzQyUyRnAlM0UlM0NwJTNFJTNDYSUyMGhyZWYlM0QlMjJodHRwcyUzQSUyRiUyRmxpbmUubWUlMkZ0aSUyRnAlMkYlMjU0MHV6bTQ2NDFvJTIyJTNFJTNDaW1nJTIwc3R5bGUlM0QlMjJtYXJnaW4tdG9wJTNBJTIwMTBweCUzQiUyMiUyMHNyYyUzRCUyMmh0dHAlM0ElMkYlMkZiaXoubGluZS5uYXZlci5qcCUyRmxpbmVfYnVzaW5lc3MlMkZpbWclMkZidG4lMkZhZGRmcmllbmRzX3poLUhhbnQucG5nJTIyJTIwYWx0JTNEJTIyJUU1JUE1JUJEJUU1JThGJThCJUU0JUJBJUJBJUU2JTk1JUI4JTIyJTIwd2lkdGglM0QlMjIxMjglMjIlMjBib3JkZXIlM0QlMjIwJTIyJTIwJTJGJTNFJTNDJTJGYSUzRSUzQyUyRnAlM0UlM0NkaXYlMjBjbGFzcyUzRCUyMmZiLXBhZ2UlMjIlMjBkYXRhLWhyZWYlM0QlMjJodHRwcyUzQSUyRiUyRnd3dy5mYWNlYm9vay5jb20lMkZDb250ZW50TWFya2V0aW5nVFclMkYlMjIlMjBkYXRhLXdpZHRoJTNEJTIyNTAwJTIyJTIwZGF0YS1zbWFsbC1oZWFkZXIlM0QlMjJmYWxzZSUyMiUyMGRhdGEtYWRhcHQtY29udGFpbmVyLXdpZHRoJTNEJTIydHJ1ZSUyMiUyMGRhdGEtaGlkZS1jb3ZlciUzRCUyMmZhbHNlJTIyJTIwZGF0YS1zaG93LWZhY2VwaWxlJTNEJTIydHJ1ZSUyMiUzRSUzQ2RpdiUyMGNsYXNzJTNEJTIyZmIteGZibWwtcGFyc2UtaWdub3JlJTIyJTNFJTNDYmxvY2txdW90ZSUyMGNpdGUlM0QlMjJodHRwcyUzQSUyRiUyRnd3dy5mYWNlYm9vay5jb20lMkZDb250ZW50TWFya2V0aW5nVFclMkYlMjIlM0UlM0NhJTIwaHJlZiUzRCUyMmh0dHBzJTNBJTJGJTJGd3d3LmZhY2Vib29rLmNvbSUyRkNvbnRlbnRNYXJrZXRpbmdUVyUyRiUyMiUzRSVFNSU4NSVBNyVFNSVBRSVCOSVFOCVBMSU4QyVFOSU4QSVCNyVFNSU4QSU5QiUzQyUyRmElM0UlM0MlMkZibG9ja3F1b3RlJTNFJTNDJTJGZGl2JTNFJTNDJTJGZGl2JTNF[/vc_raw_html]

 

首圖來源 美食好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