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19 年 3 月

網紅行銷|孫安佐成功轉職YouTuber的3個主因

20190305111921 44
立即分享:

孫安佐為藝人孫鵬與狄鶯兒子,去年在美國的恐攻言論造成軒然大波,外傳其父母為救出愛子耗費上億台幣奔走美國並聘請美國知名律師協助,最後孫安佐平安返台,但已被限制永不得入境美國。回台灣後,因媒體聲量極高持續受到各方關注,目前已成功轉職YouTuber。

繼續閱讀 “網紅行銷|孫安佐成功轉職YouTuber的3個主因”

社群成員互動冷?貼文觸及率低?讓你利用小型社群獲得海量用戶,不怕社群演算法的改變

20190304102901 14
立即分享:
PureSolution via Shutterstock
短短10幾人的小型社群,就能成就獨角獸!當所有社群平台,都出現「大群鬆散沉默,小群緊密活絡」的特徵時,與其在大群中盲目亂竄,不如學會找出「能病毒擴散、可變現」的關鍵小群!
本文摘自《小群效應:席捲海量用戶的隱形力量》,野人出版

利用4步驟,找到最關鍵的「連結者」

我們可以藉由哪些方式發現和清楚辨認出最關鍵的「連結者」呢?比如,有時我會向一些合作夥伴分享自己常用的發現「連結者」的方法。

第一步,建立一個員工小組(市場部門和商務部門經常扮演這個角色),在微信和微博上找到真實用戶(或目標用戶),這個數量通常在500~5,000,將他們一一添加為好友。

第二步,閱讀目標用戶近半年以來的朋友圈或微博貼文,將細節記錄到一張工作表格中,需要留意的細節包括:
(1)他/她關注了哪些帳號和KOL,又被哪些人所關注?在朋友圈和微博中經常討論什麼話題?曾經分享了什麼連結網址?這些連結網址來自哪些內容帳號或APP、企業?這些連結網址和其他發文所顯示出的語言風格是什麼樣的?貼文屬什麼類型?標題是什麼?經常在什麼時間段發文?

(2)他/她還參與過什麼線上或線下活動?活動是由哪家企業舉辦的?通常一些成功的活動結束後,企業都會發布新聞稿宣傳這次活動。搜尋這家企業發布的新聞稿,看看這家企業出於什麼原因舉辦這次活動,是如何策畫和思考的,以及效果如何。了解這家企業處在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前後是否還舉辦過其他活動等。

更多問題還能不斷窮舉出來,需以經營團隊當下關注的重點和需求為準。

第三步,這些訊息會告訴我們當下目標用戶期待什麼類型和主題的活動,他們又聚集在哪些帳號或APP周圍,以及採用什麼樣的風格表達自己的訴求等。利用這些訊息可以製作成一張工作表格,包括連結者們、KOL、目標合作APP或企業、用戶活躍時段、興趣喜好、語言風格、閱讀習慣,及不同行業的活動/傳播資料庫等。

順便提一句,稍後第6章會重點分析「互惠接口」,企業設置「互惠接口」最簡單也最實用的方式,恰恰是觀察粉絲討論文。

第四步,人工分析會強化團隊對這些關鍵訊息的掌握,形成不一樣的理解深度。這項工作十分瑣碎,如果輔助使用大數據,能幫助企業更加了解目標用戶群。

有時候你認為的忠實用戶,不是你所想的那個族群

當這些結論被搜集整理在多張工作表格中,並不斷被更新、完善時,非常適合協助團隊理解目標用戶,也幫助團隊率先找到一些可以扮演「連結者」角色的用戶。這和做用戶訪談、用戶田調的本質類似,只是由「聽」用戶說變成了「看」用戶說。

經由這個策略,企業首先能知道哪些名人、明星是影響用戶的KOL,但更重要的是,發現真正能影響他們的「連結者」和「局部意見領袖」,可能就是他們身邊的朋友。

整合上述方法論會得到許多意外的結論。例如,此前我曾和珠寶從業者探討這個話題,過去大家總習慣性地認為,珠寶行業的「連結者」是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運用上述方法針對用戶進行觀察分析後發現,原來扮演關鍵連結者角色的是那些喜歡茶藝的人。喝茶時手腕和頸部佩戴的珠寶首飾,是這個群組經常交流的話題之一,他們將訊息引入了一個個談話時的小圈子。當結論揭曉時,真是讓人意外不已。

小群效應:席捲海量用戶的隱形力量
出版日期:2018-12-05
「小群效應」新思維.正式來臨 人人都想進大群,人人活躍在小群!
買書去

 

圖文轉載:數位時代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