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內容革命的起點?Medium:深度、完整、優雅的寫作平台

立即分享:

敏銳地抓住了兩次改變新媒體世界機會的這個人,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是天經地義的。怎麼讓碎片化了的世界,回覆完整?怎麼讓人們從氾濫的低品質的資訊環境中解脫出來,找到一處閱讀與寫作的淨土

部落格在美國的興起,得益於網路技術的發展。部落格的原型早就以個人託管主頁、個人網站的形式出現了,但真正掀起風暴,是在1999年伊凡‧威廉斯(Evan Williams)推出了他的部落格平台 Blogger 之後。

有人說他是部落格的創造者,這是誤傳。他不是什麼著名的部落客,他的貢獻與歷史定位,是創造了部落格出版工具,創建了部落格平台,他是解放部落格的那個人,是把槍發放到「起義」的部落格手中的那個人。他自己,從來就算不上一個去衝鋒陷陣的部落格戰士。甚至,作為一個領軍人物,他在闡述自己的部落格思想的時候,都會碰到一些小小的障礙。

不過,對於部落客伊凡‧威廉斯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好事。因為,如果他是一個做內容得心應手的部落客,他無法積累起數十億美金;正是因為他是一個矽谷工程師,掌握了數位時代神奇的密碼,他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巨人。這是一個工程師的世界,工程師的世紀。

伊凡‧威廉斯創造的這個部落格平台,使所有人都可以方便地利用這個內容發佈平台成為後來所謂的「自媒體人」。從這個意義上講,他當然是部落格的創造者。我 2002年 寫的《部落格論》描述了當時的盛況。在 2003年 為方興東的書《部落格》寫序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五零門檻論」。部落格或者自媒體的所有意義,就在這五個零。

零成本、零技術、零時差、零許可、零編輯的個人意見平台,無論它叫個人網站,叫部落格,還是叫其他什麼名字,肯定會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影響、干預、騷擾、破壞社會。

它可以是一種全方位的積極的建設性力量,也可以是一種毀滅性的破壞力量。而新技術提供的種種前所未有的可能,正在不斷強化這樣一種力量。對這樣一種力量視而不見,是荒唐的。

「5 零門檻論」描述的部落格,事實上是有門檻的,作為自媒體平台,部落格的門檻不僅存在,在今天看來,還相當之高。在部落格以後,全球的IT人不斷地、有組織、有計劃、全方位地改寫了這個「5零門檻論」,把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門檻不斷降低,從而催生了數不勝數的新媒體傳奇。

01
圖片來源:Zenspa1 via Flickr, CC License

以降低文字發佈門檻為目標的推特,以提供圖片發佈、編輯、瀏覽便利為目標的 Instagram ,以降低視頻發佈障礙、提供視頻聚合空間為目標的YouTube,層出不窮。第二代進一步強化了社交傾向的部落格浪潮方興未艾,至今仍然在不斷地推陳出新,直至把門檻降低至無限接近於零。當即時通訊工具 IM 與部落格相結合的時候,也就是大家看到微信上的公眾號的時候,這一個過程達到了高潮。

伊凡‧威廉斯在這一過程中再次成為先鋒。自然,這一次,他出現的時候,仍然不是部落客(寫部落格的人),或者微部落格(寫微博的人),而是創設新的革命性的迷你的部落格平台。他再次搭建了一個舞臺,供人們表演,他再一次把更多的槍,發放到了更多的人手中。這一次,你只要會寫幾個字,就可以表達自己。他的由失敗的部落客衍生而來的推特,成了全球範圍內第一款可以即時顛覆這個世界的文本資訊工具。雖然140字元的限制,讓推特像維納斯一樣,在深度優雅傳達方面只能自殘,但是,這也大大降低了作文的成本與門檻。不會寫作文的人很多,不會寫字的人,很少。推特,以及更強大的臉書、微信們真正做到了,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在網路空間「出版」(Publish)自己。

推特把部落格的門檻降到接近於零,自然而然地成了第二代部落格的巔峰之作。當行動網路時代來臨的時候,140 字的推特把這個世界完全碎片化了。當然,這不是終結,這僅僅只是開始。推特在更為強大、包容、無所不能的強社交媒體,比如 Facebook、微信面前,只能發抖。

這個一手肢解世界,使碎片傳達成為世界標準的人,自己也會被撕碎。不久,伊凡‧威廉斯被公司內部的權力傾軋逐出了推特。對於威廉斯來說,這也許是件壞事,但是,對於新媒體來說,這卻是一件天大的好事。這讓威廉斯不得不把部落格和推特作為過去的驛站,他必須重新出發。他在這種情況下,再次面對那個亙古不變的問題:「你是誰?你從哪來?你到哪去?」

敏銳地抓住了兩次改變新媒體世界機會的這個人,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是天經地義的。怎麼讓碎片化了的世界,回覆完整?怎麼讓人們從氾濫的低品質的資訊環境中解脫出來,找到一處閱讀與寫作的淨土?這就是他思考的問題,也是他選擇突破的方向。

威廉斯肯定沒有學過周易,但是,他顯然知道物極必反,知道某種趨勢在達到極致之時,必須、必然遭遇逆轉。一個分別以自由獨白工具、碎片化傳達神器幾乎摧毀了專業主義新聞價值的新媒體強梁,突然搖身一變,將成為高舉高品質內容大旗的傳統精英傳達的拯救者。這是十分具有諷刺意味的。而這,正是邏輯,沒有人比威廉斯更能理解,優雅、深刻、完整、無畏的傳達,是多麼重要;相比較於碎片、任性、無賴、無恥的吐嘈,具有多麼明顯的意義。

這就是我理解的 Medium 的背景。

伊凡‧威廉斯本人是一個非常愛寫部落格的人,現在仍然成天泡在 Medium 裡,不斷地給大夥兒寫的文章點讚並推薦。但他絕對算不上一個好的部落客,因為,直到今天,他也沒有把他的 Medium 說個明白、透徹,呵呵,可能原因不是他說不好,而是他沒有想好。但是,他的確沒有能夠明確地傳達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完整無誤地表現出來。無論是以文字的形式,還是以產品的形式。因此,惹來從業界權威至草根部落格數不勝數的冷嘲熱諷。

我讀完了伊凡‧威廉斯寫的幾乎每一篇文章,並找到了不少伊凡‧威廉斯的訪談。他的諸多表述是經典而有深刻的,但無一例外全部都是碎片式的,有時甚至是自相矛盾的。這與出身於紐約時報的喬納森·格里克,在杜撰 Platisher(平台型媒體)一詞時的深謀遠慮及精准傳達比起來,相差太遠。但是,對於一個 IT 天才,你不能在傳達方面要求太多。從喬納森·格里克連續創業連續失敗,而威廉斯連續創業連續成功來看,表達能力根本無足輕重。

02
圖片來自:Juan Iraola via Flickr, CC license

2014年11月19日,威廉斯在一場會議中,和著名的矽谷部落客歐姆·馬利克(Om Malik)對談了35分鐘,主角自然是他的Medium。但聽不出什麼門道來。不過,他的這次聊天,使我對於他想法的理解更為清晰了。他兩年來反覆地、若隱若現地在說的一個意思是:新媒體門檻已經夠低了,現在是考慮加高門檻的時候了。這與方興東說的人人傳播願景已經成為現實,新媒體需要 「沉澱」的思路如出一轍。

門檻已經無限接近於零,是時候了,是逆轉這一過程的時候了?

當一些人以裝瘋賣傻、裝模作樣、裝嫩賣萌的方式,在「機構自媒體」中委曲自己向用戶極盡獻媚的時候,那個把全球的媒體精英打得滿地找牙的「工程師」伊凡‧威廉斯,華麗轉身了。全世界都看著他,但不明白他在做什麼。

 

 

[icons size=’fa-2x’ custom_size=” icon=’fa-external-link-square’ type=’normal’ position=” border=’yes’ border_color=” icon_color=” background_color=” margin=” icon_animation=” icon_animation_delay=” link=” target=’_self’]  圖文轉載:數位時代_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