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相關新聞

網紅事件|破百萬觸及的臉書直播 家純屠龍記 (龍K事件懶人包)

IMG 0863
立即分享:

原本單純兩人爭吵的龍龍老K事件,戰火延燒至整個台灣社群媒體也是當事人始料未及,聲量之高甚至蓋過許多社會議題。引發爭執點為何?後續如何收尾?本文簡單分析如下

 

更多網紅相關爭議事件

網紅行銷|新手網紅被列入黑名單的5種NG狀況

網紅行銷|TikTok抖音爆紅黑哥 如何在1年內吸粉近1億?

網紅行銷|人設有多重要?3位人設崩壞網紅、YouTuber爭議事件

社群行銷|各種聞氫哥神留言整理 何謂座標之力?

社群行銷|為吃免費壽司改名鮭魚?壽司郎價值千萬的超強話題行銷

 

事件人物介紹

隨著話題不斷延燒,越來越多人加入論戰行列,以下介紹相關人物。

龍龍:脫口秀演員,本事件主角,曾與賀瓏交往,曾與星雨國際有經紀合約。

老K:脫口秀演員,博恩創立的「薩泰爾娛樂」公司員工,龍龍指控遭受他長期霸凌、表演時性羞辱。

博恩:脫口秀演員,現任「薩泰爾娛樂」公司董事長。

家純:事件之初曾力挺龍龍,後期與康姐開直播,宣布星雨國際與龍龍解約。

康姐:星雨國際經紀人,同為鄭家純與龍龍經紀人。

凱莉:Podcast百靈果主持人,偶爾會擔任脫口秀演員,意外在「屠龍」直播中被提及,衰遭池魚之殃。

呱吉:現任台北市議員邱威傑,曾在直播中提及龍龍,因而捲入事件。

 

 

事件懶人包

來龍去脈:

龍龍當初上蘋果專訪是經紀公司安排的,

支持她去說出她認為自己被長期霸凌的心情。

 

由於康姊最初是希望讓龍龍往藝人發展,

不要再一直聚焦在喜劇圈發生的往事,應該要眼光放得更長遠。

當時康姊和她約定好:希望這次專訪曝光完之後就此打住,不要繼續把事情鬧大。

 

但龍龍繼續po文嗆呱吉、在IG直接公開反對意見網友的個資等,

看起來並沒有想要讓事情落幕的意思。

結果很大一部分的酸民砲火都跑去攻擊康姊,公佈她的個資、讓她的電話被打爆。

彷彿大家都認為康姐才是炒起爭議的幕後首腦,

這個狀況讓經紀公司感到心寒,甚至覺得她是在利用公司資源搏版面,

並沒有從一開始就向經紀公司說出所有事件真相。

所以公司不想再忍受龍龍這樣鬧了。

解約導火線:

 

公司已經好幾次希望此事件就此打住,龍龍不要再到處開戰。

經紀公司決定跟龍龍終止合約的關鍵發生在今天(10/7)下午

龍龍傳訊息到公司群組:

「剛剛聽到的消息,我透過朋友得知:薩泰爾把演出影片調出來看,炎上現場演出的內容的確就是薩泰爾聲明的那樣,(龍龍印象中是有提到「前男友」等字眼)所以我印象中的只是舊版稿子,沒有真的被表演出來,是我記錯了

….

..
然後朋友轉達希望經紀公司接下來的聲明都不要再提到薩泰爾和博恩。」

我記錯了?
我記錯了??
我記錯了???

 

康姊和家純認為:

大家忙了老半天,好幾天都睡不好身體也出狀況,

 

最後反而是龍龍反過來希望公司不要再有動作了
(明明是龍龍一直在開新戰場

 

公司一直在想辦法善後…龍龍也沒有向公司道歉)

龍龍真的是記錯內容嗎?她當天明明也在演出現場啊。

還是她也知道從頭到尾就沒有發生這樣的脫稿演出事件?

不知道她居心何在。

 

所以已正式跟龍龍解約了。

=======

 

小故事1

龍龍覺得薩泰爾提供的聲明中,

並沒有完全提到炎上現場實際出現的內容(明明就真的有提到「前男友」幾個字),

所以向經紀公司請求她想要拍一部澄清影片,公司答應了。

 

拍攝前,龍龍在公司向康姊分享她在影片中打算講的事情時,

龍龍講一講就哭了。邊哭邊講完一陣之後,她對康姊說:

「我明天錄影就是要這樣子哭。」

 

連演技都安排好了,讓康姊覺得事情不妙,

她是不是還想要繼續爭輸贏,不是想讓事情落幕。

 

小故事2

康姊也不明白為什麼龍龍這麼介意被提到曾和賀瓏交往的事,

是不是因為聽過什麼難聽的話。

 

龍龍說她最介意的就是曾經被其他脫口秀演員說過:

她和賀瓏兩個人都矮矮的,做愛的時候就像是兩隻天線寶寶。

除此之外,其實兩人當初學生時期的交往是和平分手,沒有心結。

 

小故事3

公司幫龍龍寫訪綱,希望協助她用一次聲明把這件事情平息掉,

不要再一直當自走砲。

 

龍龍看到了訪綱後,

反應說她有些想要修改的地方。

雞排妹原本想說是不是有什麼地方語氣不符合龍龍的作風,想要稍做調整,

 

結果:龍龍繼續偷渡了很多攻擊性的字眼,

和公司做這個訪綱想達成的效果完全相反。

 

小故事4

雞排妹對龍龍說:妳不要再做任何傷害公司的事情,

否則博恩是在影片裡揮淚斬馬謖,妳信不信我開直播把內幕都說出來,

於是有10/7這場1小時20分的家純屠龍記。

(引用自PTT 文章連結在此

 

 

觸及破百萬人的臉書直播

在台灣,能達到百萬聲量等級的直播相當罕見

除非是重大社會議題例如:疫情最嚴重的時期

才有如此高的聲量

此次家純直播說明兩人爭吵始末

單純網紅間的爭執能將聲量炒至百萬等級

說明家純帶動流量的本事

 

附上當日直撥高峰6萬人截圖

各媒體小編直接在下面聊開

IMG 0761

 

 

家純在留言中公布的洞察報告數據

245041984 406086547555357 119869851994313103 n

 

結尾

整場烏龍鬧劇在「我記錯了」劃下句點

大砲型網紅另一位知名代表為陳沂

走偏鋒、爭議路線其實對往後業配合作機會相當困難

畢竟大多廠商不希望捲入爭議或是被認為支持爭議人物

 

 

網紅如同藝人,需不斷製造話題聲量

靠作品累積聲量而成為一個「咖」

但名氣有好有壞,經常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這次將事情鬧大才發現是場烏龍、鬧劇

事已至此,預計喜劇圈不會再發她

作為網紅良善之地的台灣,依然有其舞台讓她生存

IMG 0758

 

 

社群行銷|各種聞氫哥神留言整理 何謂座標之力?

聞氫哥
立即分享:

近期應該有不少人在臉書上見識到這波「聞氫哥之亂」,因獲得「臉書座標之力」而能見度開掛的他,至各大粉專留言後獲得比原文高出好幾倍讚數,讓許多小編近期不斷tag他,希望藉由他的留言達到高觸及與漲粉功效。而聞氫哥也相當努力,有時甚至回留言至凌晨3-4點。本文稍整理關於聞氫哥介紹、座標之力由來,以及聞氫哥神留言精選。

繼續閱讀 “社群行銷|各種聞氫哥神留言整理 何謂座標之力?”

網紅行銷|人設有多重要?3位人設崩壞網紅、YouTuber爭議事件

人設
立即分享:

近期幾位網紅因「人設崩壞」被起底、攻擊謾罵等狀況,讓人開始好奇何謂網紅的「人設」?所謂人設直譯就是「人物設定」,只要是人都會有自己的人設,也可說是給予觀眾的第一印象,無論好壞,只要有記憶點,會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你的就是成功的人設。本文用幾位網紅的人設來探討人設的重要性與價值。

繼續閱讀 “網紅行銷|人設有多重要?3位人設崩壞網紅、YouTuber爭議事件”

2020 成長駭客年會:流量變現新動能!內容行銷的 know-how 與趨勢

立即分享:

聚集陳昭榮、楊士範、波痞、張鐵志,網羅直播、短影音、YouTube、Podcast、實體雜誌,來自各類內容媒體的他們,如何看待流量變現的趨勢?關於內容行銷的 2020 成長駭客年會精華,都在這篇文!

2020 成長駭客年會 12/1 開跑。今年因特殊的新冠疫情,讓全球趨勢有驚天動地的變革,因此年會主題為「後疫情:裂變——消費者旅程破碎×流量再造」 ,探討企業藉由 OMO 線上線下整合、AI、MarTech 的新科技技術,以及 YouTube、Podcast、直播的新影音內容行銷,打造企業的數位轉型,促成「分裂、交集、轉變」的成長契機。

INSIDE 受邀來參加 2020 成長駭客年會,整理「內容行銷」的短講重點,聚焦在直播、短影音、 YouTube、Podcast、實體雜誌等媒體內容,滿滿乾貨文給讀者收藏!

陳昭榮:直播、短影音 8 秒決勝負!

IMG_6735從鄉土劇一哥到董事長,他是阿榮嚴選創辦人陳昭榮。

「我其實不想做演員!」陳昭榮一開場就如此坦言。他說自己的夢想其實是開公司,因此他早早在 2005 年就創辦翰成數位科技公司,與中華電信合作做「影像銀行」。後來在創業這條路上起起伏伏,直到 2014 年人生重新開始,從以生鮮食品電商「阿榮嚴選」重回眾人的目光,並用直播與短影音殺出血路。

 

如果說直播像一部電影,那短影音就像預告。

陳昭榮聊起直播與短影音頗有心得。他直言,做直播前要先學會怎麼做短影音,因為要在短時間內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其實並非易事。所以時長越短越難,先學會做 15 秒的,1 分鐘的自然就上手。

陳昭榮認為製作短影音的最佳化流程——

  1. 定位:找到市場以及對這場直播有興趣的消費者名單,很重要。陳昭榮分享自己第一次到挪威做跨境直播採購鯖魚時,透過觀看直播,從後台數據拿到這批 34-45 歲的家庭主婦名單。依照這些消費者有興趣的內容做選品,找到電商的定位。
  2. 3 秒決定演算法:影片開始的前 3 秒,決定觀眾如何「認知」這部影片的內容,因此要為影片開場或首圖做消費者心理預測。例如開頭畫面是生的鯖魚,觀眾可能會想到「要煮好麻煩」,但如果畫面是已經烤好的鯖魚,觀眾可能就會忘記要「煮」這件事,而是想到「看起來好好吃」。
  3. 8 秒決定完播率:只要觀眾看超過 8 秒,就很有可能會看完!因此開頭尤其重要,一定要將最吸睛的內容放在前面。
  4. 引流:就如同「看完預告片就會想去電影院看正片」,影片作為導流的管道,最後還是要將觀眾變現才是王道。陳昭榮認為,直播是紅海,企業該投入!因為沒有投入就沒有機會,直播是有一定的帶貨能力的。重點是內容必須結合大數據抓出消費者輪廓,並且串聯供應鏈,整合商業模式,包含訂購、訂位、社群團購、訂閱,甚至是教育訓練等服務。

    透過影音,線上與線下的商業模式可以在此處被整併。

    波痞:全方面 KOL 的後疫情社群觀察

    IMG_6777深根社群十多年的網路長青樹 KOL 波痞。

    波痞是相當資深的網路工作者,從大學時期就開始經營無名小站,歷經十幾年,現在擁有個人網站、臉書、IG、YouTube 多元平台,是個全方位的「長青樹」美妝時尚 KOL。這段經歷也讓她對網路社群的趨勢頗有研究。在無名沒落後,有陣子 APP 興起,各類中小型平台種類暴增,對於 KOL 的她來說,只能每個都經營看看,並且隨時觀察趨勢。但到近期,社群平台大者恆大,中小社群平台幾乎消失,因此一定要有各大社群媒體的帳號,不然絕對沒有曝光機會。這也讓原本對影片無特別興趣的波痞,最終只能開設 YouTube 帳號來博取觀眾眼球。

    針對重點社群平台,波痞有以下觀察——

    • YouTube:平台本身黏著度較高,觀看者的性別與年齡分布廣,對錯誤與瑕疵的接受度較低。雖然演算法對長影片友善,但觀看者通常沒有耐心看完。適合業配一系列、長期販售或是腳本內容較豐富的產品。
    • Facebook:性別分布比較集中、同溫層性質高。雖然粉絲專頁的觸擊率差、社團觸及率普通,但導購效果最佳。適合文字敘述較詳細的業配商品。
    • Instagram:年齡分布比較集中(通常較小),並且有一部份使用者完全不用臉書!對額外的文字資訊不是太在乎,最在意的是漂亮高質感、如同雜誌般的照片。與使用者的互動較親近。適合品牌力強、不需要太多資訊,主力是宣傳、建立品牌印象的業配產品。
    • Blog 圖文:適合需要大量說明、體驗的產品,也因為擴散較慢,所以適合長期投放廣告、長期宣傳、適合建立 SEO 的業配產品。

    螢幕擷取畫面_2020-12-01_194620畢業於美術系的波痞,對美與時尚相當有想法。

    張鐵志:《VERSE》雜誌的文化新風潮IMG_6923擁有浪漫美學靈魂的中年創業家張鐵志。

    VERSE 是一本關於台灣深度文化的紙本月刊。創辦人張鐵志自稱自己「中年創業」,當初被一堆人不看好,認為在數位時代做紙本是不是太過「浪漫」?但事實證明,於嘖嘖募資達 300%,紙本雜誌還是活得下來,在一片荒漠中成為僅有的綠洲。 

    張鐵志觀察到新時代的需求:新創意階級的興起、資訊破碎時代對好新聞的渴望、喜歡美學/手作/體驗。這樣張鐵志找到雜誌的定位,議題探討要具深度,並且要創意玩轉「紙本的可塑性」,讓每一頁都是截然不同的體驗,創作不同於數位的感受,成為品味的象徵。

    雖說是紙本雜誌,但 VERSE 也重視社群的擴散力,在 IG 上的社群風格讓他們更被年輕人看見:S__44646421

    VERSE 也不盲從時下流行的文青小清新風格,不做大家習慣的美學,而是在視覺與文字上衝擊大眾,做出獨樹一格的嶄新突破。不只內容,VERSE 在每期也與不同的設計師合作,做聯名商品,並且推動不同於市面的訂戶限定活動,例如「與唐鳳吃早餐」。張鐵志想做全方位的文化品牌,不只會做內容,也會辦活動、做策展,給台灣人耳目一新的藝術衝擊,打開想像力的邊界。

    螢幕擷取畫面_2020-12-02_163151VERSE 的風格頗像歐洲的時尚人文雜誌。

    楊士範:Podcast 是說故事的文藝復興IMG_7015台灣 Podcast 先驅的楊士範(馬力歐)。

     

    Podcast 是 MP3 + RSS 的結合。 

    關鍵評論網創辦人楊士範本身就以《馬力歐陪你喝一杯》長年耕耘 Podcast,就他觀察,聲音在現代似乎比較容易被忽略。隨著手機螢幕越更新越大、越清晰,人們看似比較重視視覺的畫面,但從 2018 年開始,Podcast 開始漸漸成長。若 2020 是台灣 Podcast 元年,那 2019 一定是台灣 Podcast 的「黎明」,當時台灣 Podcast Club 社團成立,並且辦了第一次的實體活動,可以看出 Podcast 的能量正在醞釀中。而 2020 年大爆發,根據今年 10 月的報告,目前台灣的中文 Podcast 已有超過 5,000 檔節目!

    Podcast 在這個資訊破碎的時代,似乎是個奇異種。一個節目動輒平均 1 小時以上,但根據關鍵評論網的統計,聽完 75% 的完成率高達 81%!可見聽者通常很有耐心(或是沒手轉台)。而這項特點也反映在廣告置入上,比起影片廣告容易被消費者跳過,Podcast 的廣告非常少會被聽眾跳過。除了可能沒手轉台(聽眾一邊開車一邊收聽等)之外,廣告通常是主持人親自唸的口播稿,聽眾對主持人也通常有高度的信任感,因此不容易被反感而跳過。

    根據這樣的特性,楊士範非常建議品牌投入 Podcast 的製作,或撥廣告預算在此身上。但廣告必須是長期、非時效性的,因為聽眾習慣去聽以前製作的節目,所以太具一次性質的廣告非常不適合在 Podcast 中置入。

    螢幕擷取畫面_2020-12-02_164633楊士範經營的《馬力歐陪你喝一杯》已經第四季啦!

    核稿編輯:Chris 

     

    圖文轉載:INSIDE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紅戰疫/人人想當YouTuber!細數近年「現象級」大趨勢

1605605454076 a26cfe6faca147519fc4b2e2d0cece19 800x500 1
立即分享:

「Youtuber」時代來臨,網路平台已經取代傳統媒介,成為大眾最常接觸的媒體。(圖/翻攝YT@pewdiepie、YT@Panpiano、YT@反正我很閒、FB@這群人)

不論是小學生寫「我的志願」或是大學生回答偶像是誰,「Youtuber」的排名都正在急速竄升當中。如今,網路確實已經大幅取代傳統媒介,但究竟是什麼原因促成素人一夕成網紅的現況?以下將盤點近年來數個「現象級趨勢」,帶你一探網紅時代。

Youtube夯什麼?韓日台美各國口味差很大

Youtube在世界各國都有著不少用戶,究竟各個國家對於網紅的喜好與收看習慣有沒有差別呢?從數據面看來,還真的差很大!首先是南韓,訂閱數位在前10名的頻道幾乎都是偶像團體,這個現象與Kpop襲捲全球也有關係,國際粉絲對於YT頻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韓國區域訂閱數最多的頻道排行。(圖/翻攝noxinfluencer)
▲韓國區域訂閱數最多的頻道排行。(圖/翻攝noxinfluencer)

再看到日本,情況則有了變化,訂閱數名列前茅都是Youtuber,例如「hajime社長」等人,大多數都是以日常題材為主軸,藝人最高順位則是「米津玄師」,他擁有557萬訂閱數。

▲日本區域訂閱數最多的頻道排行。(圖/翻攝noxinfluencer)
▲日本區域訂閱數最多的頻道排行。(圖/翻攝noxinfluencer)

而台灣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市場規模較小,突破百萬訂閱數的頻道相對較少,收視習慣則偏向混合型,個人Youtuber與音樂頻道皆有出現在排名中,訂閱數最多的為網紅團體《這群人TGOP》。

▲台灣訂閱數最多的頻道排行。(圖/翻攝noxinfluencer)
▲台灣訂閱數最多的頻道排行。(圖/翻攝noxinfluencer)

美國地區的用戶收視情況則更為特別,體育類、日常教育等頻道佔據了訂閱排行榜前列,但第一名卻是由傳奇Youtuber「PewDiePie」拿下,他一開始以遊戲影片發跡,不過近年來日常型影片產量也逐漸上升。

2020台灣紅什麼?訂閱、話題兼具的Youtuber新星

《Panpiano》急遽竄紅火辣鋼琴師

說到今年台灣最具話題性的Youtuber,《Panpiano》絕對是會被討論的其中一位,頻道是由鋼琴家小P,Cosplay成動漫畫內的人物,彈著主題曲,每次推出新片,性感度都能引發話題,她的訂閱在2019年底約30萬,但截至2020年11月底,訂閱數已經飆升至177萬,每部影片的流量也都輕鬆突破50萬,若依照這個成長幅度發展,訂閱數破200萬也指日可待。

▲小p頻道的訂閱數在2020年大幅竄升,與國外粉絲有關。(圖/翻攝《Panpiano》頻道)
▲小p頻道的訂閱數在2020年大幅竄升,與國外粉絲有關。(圖/翻攝《Panpiano》頻道)

然而《Panpiano》頻道會成長如此快速的原因在於,「不露臉」本身就是一種另類話題,加上影片主軸「簡單明瞭」,隨著國際粉絲不斷暴增,留言區甚至形成日本人比台灣人還多的獨特景象。

《反正我很閒》話題度破表,流行語製造機

另一個崛起的頻道《反正我很閒》,內容是以成員鍾佳播、陳奕凱(樂咖)等人演出短喜劇為主,以喜劇的方式、時而帶些反諷意味,來討論各種社會議題,每當他們發出新片,都能在年輕人間帶起一波流行語風潮,例如「同意啦,哪次不同意」、「阿我就怕被罵阿」等用語,都是他們影片中的金句,隨後被廣泛使用,已經滲透日常生活中。

《Vtuber》崛起!斗內金額飆破世界紀錄

以直播功能為主軸的《Vtuber》(虛擬主播)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出現,其原理為由一位「真人直播主」透過「動態捕捉設備」,演繹出各具特色的「虛擬形象」。

不過2020年卻出現了一項「世界紀錄」,日本公司hololive旗下Vtuber桐生可可,在今年透過「YouTube超級留言」斗內功能就賺取超過3千4百萬新台幣,更在其中一次直播時,光一個小時內就被留言斗內超過1千萬日幣的驚人紀錄。

▲桐生可可只要一開直播,就能吸引大量觀眾使用超級留言功能斗內。(圖/翻攝桐生可可youtube)
▲桐生可可只要一開直播,就能吸引大量觀眾使用超級留言功能斗內。(圖/翻攝桐生可可youtube)

不過,人紅是非多,今年10月時,桐生可可與另一位主播赤井心因位在直播時提到「台灣」二字,遭到大陸網友瘋狂騷擾甚至威脅,hololive則讓兩位主播「休息」半個月,直到10月19日才重新恢復直播,時至今日在兩人直播時仍有「惡意人士」使用機器人在聊天室發出騷擾訊息。

廣播起死回生?新型態《Podcast》 名人也想參一腳

在2020年,除了Youtube之外,以聲音為主軸的網路節目型態「Podcast」(播客)更是異軍突起。Podcast與過去的廣播節目相當類似,只是把媒介平台換成網路,但卻在2020年成為最受注目的自媒體模式,截至今年9月,台灣已經有1300多檔節目,其中光是在2020年就增加了870檔,不少名人如星座專家唐綺陽等人,也都紛紛開設自己的Podcast節目,更佔據在排行榜前列。

事實上《Podcast》這種節目型態,早在2005年就有了雛形,不過直到近期才在台灣又形成一股風潮,如《百靈果》等人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播客頻道,因為是聲音為主軸,不需要觀賞畫面就能融入節目內容,也成為不少上班族通勤時的好夥伴。

屬於網紅的世界,未來還能發展到哪呢?

網路可能性無窮,極限究竟在哪?總結來說,不少人認為Youtuber界逐漸飽和,但事實上仍有不同型態的內容推陳出新,如虛擬主播、Podcast等都得到巨大的成功。想成為網紅?從現況發展看來,只要能夠創新,永遠都不嫌晚!

圖文轉載:今日新聞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誰能將臉書拉下社群媒體王座?這四家公司最有機會

160545475536466 P9080799
立即分享:
近年來在全球廣受青少年族群歡迎的TikTok,可能是臉書的最大威脅(路透)。

TikTok(抖音海外版)、Parler、Discord和OnlyFans逐漸崛起成為社群媒體應用程式(App)的新興勢力,它們獨特的產品可能會威脅到臉書在社群媒體市場的主宰地位。

在美國大選過後,數百萬用戶爭相註冊Parler,這個逐漸嶄露頭角的新興社交媒體app,已迅速成為保守派的避難所,以躲開了他們認為來自Facebook和Twitter的審查,這兩家公司標示警告或隱藏川普總統和其他人質疑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的貼文。

這股註冊熱潮在上周初將Parler推上Apple App Store免費應用程式排行榜的首位。這註冊數激增的現象,不禁令人想起其他社群媒體新貴,試圖開發臉書沒有的關鍵市場,例如風靡青少年的Snapchat或短影音TikTok。

挑戰臉書絕非易事,許多app都因此而陣亡。包括旗下Instagram(Ig)和WhatsApp在內的眾多服務,臉書每月擁有超過30億用戶,其他社交媒體平台難以望其項背。此外,該公司還複製關鍵功能並且用以阻止用戶離開,抵禦了許多潛在的挑戰者。但財經網站CNBC報導,仍有些社群媒體新秀繼續前撲後繼,其中以這四家最受矚目:

 

一、TikTok

TikTok最可能威脅臉書在社群媒體的主宰地位,這個由用戶產製的中國短影音app近年來廣受用戶喜愛,由於這個app顯示其他用戶不斷放上去的跳舞、唱歌、開玩笑或是引人入勝的擴增實境視覺效果的影片,在過去的幾年來,TikTok已成為青少年及青年用戶最喜愛的app之一。

App Annie的數據顯示,TikTok和中國國內的抖音在9月合計擁有9.8億活躍用戶,高於一年前的6.7億。有望在2021年突破10億大關。

臉書已注意到TikTok的快速成長,並在8月在全球推出Reels做為回應,Reels是Ig上模仿TikTok的功能,就像臉書透過在Ig上引進故事來擊退Snapchat,現在如法泡製來因應TikTok的威脅。除臉書之外,TikTok還因為母公司字節跳動(總部位於中國)有資安疑慮,正面臨監管方面的挑戰。

 

二、Parler

根據Parler營運長Jeffrey Wernick發布的聲明,隨著選後註冊人數的增加,Parler的註冊會員總數在上周增至800萬,比前一周的450萬增近一倍。在活躍用戶方面,已從兩週前的50萬飆增至逾400萬。

就像臉書和推特一樣,Parler提供用戶一個標準的社群媒體功能─有一個訊息流,可在上面查看所關注用戶貼文、照片和影音。 Parler最大的吸引力在於自我定位為與臉書和推特對立的社群媒體。根據這支app在App Store上的說明:「 Parler是一個無偏見的、言論自由的社群媒體,致力於保護用戶的權利。」

然而,Parler並非第一個專門招徠保守派的社群媒體應用程式。四年前出現的Gab也是一款標榜相同主張的app,Gab的用戶數原本持續在增加,直到2018年10月匹茲堡猶太教堂槍擊事件造成11人死亡的慘劇為止,因為行兇的槍手鮑爾斯(Robert Gregory Bowers)在槍擊事件發生前一小時在他的Gab頁面上發布貼文。

在那起槍擊事件後,Gab被其管理服務提供商和支付處理商拋棄,迫使該服務下線,迄今仍未恢復。擁有超級保守的用戶群的Parler必須戒慎小心,在讓用戶暢所欲言之際,同時須防止其線上活動最終釀成離線事件、進而導致這個app關閉。

 

三、Discord

另一個快速成長的社群應用程式Discord,可讓用戶建立「伺服器」,使朋友可以掛在文字聊天室或是語音、視訊通話聊天。這個app在電玩遊戲玩家中特別受歡迎,他們使用語音和視訊通話功能與朋友聊天,同時能在線上玩遊戲。

Discord說,該公司每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億,比去年11月的5,600萬增加了近79%。Discord宣稱,該公司不是社群網絡,而是通訊服務,它完全不同於與其他社群應用程式,因為它不投放廣告,也不靠演算法動態消息來顯示用戶的內容。反之 ,Discord透過向用戶收取每月9.99美元的Nitro訂閱費來賺錢。

Discord可能不認為自己是社群媒體應用程式,但臉書顯然看到了威脅。臉書愈來愈注重將電玩遊戲當成其服務的重要部分、提供即時串流媒體服務,雲端遊戲,以及可50人的團體視訊通話。

 

四、OnlyFans

OnlyFans是這些社群媒體威脅中唯一實際上並沒有提供行動應用程式者,這是因為OnlyFans已成為用戶銷售原生成人內容的首選地,但Apple禁止在App Store使用這個app。

儘管沒有應用程式,但OnlyFans在過去一年顯著成長。今年稍早碧昂絲(Beyonce)在說饒舌歌曲中提到它,而TikTok和Ig用戶經常張貼鏈結,將其追隨者引導至OnlyFans帳號。

OnlyFans未透露其每月活躍用戶的數量,但該app的總用戶數為7,500萬,製造者有100萬,相較下,5月有3,000萬用戶和45萬製造者。

儘管OnlyFans主要以用於訂閱和購買成人內容而聞名,但仍有一些人使用該應用程式銷售訂閱和張貼非色情內容。

對臉書而言,OnlyFans是非常獨特的挑戰。臉書從創立以來一直禁止使用色情服務,如果突然決定更改其政策,將不能有iOS應用程序。透過採取成人內容路線,OnlyFans似乎已經打造了一條護城河,以防止臉書沿用對付Snapchat和TikTok的手法,模仿OnlyFans的服務。

OnlyFans主要以用於訂閱和購買成人內容而聞名,總用戶數為7,500萬個。(...
OnlyFans主要以用於訂閱和購買成人內容而聞名,總用戶數為7,500萬個。(網路照片)
在美國總統大選過後,自我定位立場與臉書、推特對立的Parler湧入了數百萬人註冊...
在美國總統大選過後,自我定位立場與臉書、推特對立的Parler湧入了數百萬人註冊,註冊會員總數已在上周增至800萬個,比前一周的450萬增近一倍。(路透)
Discord是另一個快速成長的社群應用程式,每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億,主要是靠向...
Discord是另一個快速成長的社群應用程式,每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億,主要是靠向用戶收取每月9.99美元的Nitro訂閱費來賺錢。(網路照片)

圖文轉載:經濟日報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

淺談 Podcast 的發展:從社交和新媒體兩面向觀察

立即分享:

本文作者 Leroy Yau,原文刊登於向左想 向右想,INSIDE 經授權轉載。

這一陣子,台灣 podcast 真的變得很熱鬧,光是我們小小公司就已經有三位同事在經營 podcast 頻道。所以今天想整理一下我對 podcast 的看法。

看 podcast 未來定位,我嘗試用兩個角度:一個是從社交媒體看,一個是從新內容來看。我了解 podcast 不是社交媒體,可是用現有的社交媒體的經營與定位,是可以讓我們看到與觀眾最有效互動的可能性。用新媒體 (YouTube、Netflix、blogging、various streaming) 來看是因為大家都是爭取觀眾的 time share。Internet 創造了不少非常有價值的 real estate,Google search 第一頁是一種,手機主頁是一種,都是大家打到頭破血流的 「地產項目」。打完了那個虛擬地產,下一個戰場就是觀眾的時間,也就是虛擬世界最寶貴的 「地產項目」。

社交媒體

看 podcast 前,值得先從現有的巨頭學習。當然,每個社交媒體可以被運作的可能性很多,平台大家也互相 「學習」 很多 (story 這個概念就是好例子),可是每個主要社交媒體還是有它核心價值。

1_S5j3Y6vFx71LoPgMq0ZfjA
Credit: Leroy Yau

臉書發展到今天,它慢慢已經變成一個老人(40 以上)的公開日誌,大家都習慣把一些小小的生活片段,個人想法紀錄下來。有沒有人看不是重點(我看過很多人的 post 從來沒人按讚也一直在 post),重點是自我抒發(當然久不久有人回一下還是蠻開心的)。

1_RMBhfAWB42ofAFNMb8Hibg
Credit: Leroy Yau

IG 比較霸道。它就是以題目為核心的概念(對,celebrity 跟美女說白就是一個題目而已),然後讓題目發光發亮。也是因為這樣,它是一個 follow 的模式。喜歡就來看,不喜歡就走開!

1_8GhT3gGAZoqInhiXZl-oPw
Credit: Leroy Yau

LinkedIn,也是我覺得最爛的社交媒體,它沒核心功能。理論上大家是 professional 的關係,所以根本心裏就沒關心別人。也是因為這樣,它一直很努力希望大家多 post 文,寫文章。可是大部分 LinkedIn 社群最受歡迎的 post,就是找不到工作的自我勉勵文。受歡迎都是因為大家在互相取暖。因為你工作很好,也沒有必要一天到晚盯著它,要看專業文很多其他地方都有。所以 LinkedIn 騙了一堆不知道為甚麼要維繫它的群組,結果就是把大家的關係賣給別人(獵頭公司,sales 等等)。對了,其實大部分人看 LinkedIn,都只是在看自己的 profile(不管是擔心工作或者是自我感覺良好)。

1_aE89jx68f4a5m3ukWS0c9g
Credit: Leroy Yau

TikTok 能在社交媒體大家都覺得已經沒新意的時候,卻打出一條血路,代表太陽之下不需要有新事,有人喜歡就好。喜歡當然很多原因,可是最重要就是它讓真網紅與假網紅都有他們的 15 seconds of fame。它就是把 IG 的 hashtag 實體化。

1_1GFl5zwrP9pbXwBCXwaTaA
Credit: Leroy Yau

說到 hashtag 當然就要講到 Twitter。如果 IG 的 hashtag 是天長地久,Twitter 的 hashtag 就是曾經擁有。Trending is everything。不管你是大卡小卡,有題目就一起炒作。如果剛好有名人在這個題目回應一個素人,這就是大家期待的驚喜。

所以 podcast 從上面可以學到什麼?我認為 podcast 要做到好,就是需要找出跟以上的差異。如果你用臉書手法去運作,只是想到自己想法,根本就沒有人會要聽,因為比臉書看一篇文的虛耗多很多。如果你用 IG 手法來運作,除非你已經是大題目裡面的領袖,在 2020 才開始從 0 經營,真的很辛苦。如果你用 LinkedIn 手法來運作,算了,如果你有看上面,應該就不會啦。如果你用 Twitter 手法來運作,你需要是專業的 podcaster,天天做,不然一週一次甚麼事情都冷掉了。如果你用 TikTok 做,好問題,我也想知道可以怎樣做!

所以 podcast 要創造的,到底是一個甚麼樣的角度呢?我認為是對話。如果你有留意,大部分 podcast 都是有多過於一位主持人,觀眾愛聽,不一定是每個人講的話,更多是他們的對話。因為這樣會讓聽眾投入這個迷你版本的「社交媒體」。一個人可以嗎?台灣股癌也可以做到啊。是可以,可是主持人需要很有技巧做到是好像跟聽眾對話一樣。你想想,在你聽喜歡的個人 podcast,你覺得他在跟你說教,或者是跟你虛擬對話?

新媒體

新媒體就是用新方法佔領觀眾時間。有 time share 就有 mind share,有 mind share 就是所有行銷的 holy grail。Internet 是一個資訊 overload 的年代,到底為甚麼 podcast 可突圍而出呢?說白的,它不就是小時候(如果你有我這個年紀)的收音機節目嗎?沒 real time,沒互動,甚麼現代元素都沒有,紅什麼啦!

我認為原因是,它找到觀眾新的「時間」。如果你看 Netflix,看 blog,或者是大部分要看的新媒體,它佔住是你眼睛跟耳朵。你不能一邊開車一邊看 Netflix(OKOK 我知道很多人有,可是理論上是不行的好不好!)。Podcast 最吸引人就是你可以一邊做其他事一邊聽。

也是這個原因 podcast 的內容不能太硬。意思就是如果聽眾突然腦袋放空了幾分鐘,是可以繼續聽下去,不用回頭聽的。所以在設計 podcast 的內容,除了對話性很重要,更重要就是如何在觀眾做其他事情的時候融入為其一部份。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Chris

 

圖文轉載:INSIDE

社群經營等相關行銷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繫